健康養身★老翁個性驟變 診斷罹失智症併妄想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75歲的王先生,退休後和家人同住,平時會到公園運動、和鄰居聊天。然而最近兩年,王先生變得不愛出門、記憶力變差了、且常發脾氣,一開始家人並不以為意,但這半年來,王先生常晨昏顛倒,甚至會忘記自己已經吃過飯、常抱怨有人偷他的東西、或是莫名指責太太有外遇,容易因此緊張、激動生氣;最近一週,王先生甚至覺得有人要下毒害他而不太敢吃東西,整天害怕不安,經身心科檢查與評估後,才發現原來是罹患老年失智症併妄想現象所致。

隨著台灣失智症人口逐年增加,失智症也逐漸為國人所重視。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李怡萱醫師指出,失智症是一種退化性的疾病,其中以阿茲海默症為最大宗(約佔60%),常導致患者出現不知不覺且越來越嚴重的記憶力退化、定向感變差,患者有時會突然搞不清楚人在何處、無法說出正確時間日期、不認得親友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而某些失智症患者甚至會有睡眠障礙、緊張焦慮、憂鬱、易怒、敏感多疑、妄想、幻覺或干擾行為等症狀,不少患者因此常和親友、鄰居、陌生人產生衝突,甚至產生法律糾紛。

為了提高早期診斷失智症的機會,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了失智症十大警訊供大家參考,包括記憶力變差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個性改變;活動及開創力喪失。只要身邊有長輩符合上述十大警訊時,就應提高警覺,儘速陪同至神經內科或精神科尋求專業協助。

此外,李怡萱醫師強調,由於失智症的診斷有賴詳細的病史收集,因此親友所提供的資訊對診斷相當重要,另外還有相關血液學檢查、神經影像學檢查、認知功能評估與規則的追蹤也都是重要關鍵,需仔細評估後才能確診。

如何預防失智症?李怡萱醫師建議民眾,應終身參與健康益智的休閒活動、培養運動習慣、維持良好的人際網絡,並採用地中海飲食(多攝取深海魚類、蔬果、橄欖油等)、遠離菸酒與毒品、避免肥胖或過重,如此便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439

相關推薦

  王炳霖是台灣公務員,2000退休後,因太太身患視神經萎縮等多種疾病,久治不愈,從而產生了學習中醫的念頭。2006年,他隻身前往福建研修中醫,隨後在廣中醫繼續深造。 王老告訴記者,自己求學時被查出患有肝癌,被告知只有3個月的存活期,且不能化療,他便開始嘗試中醫的辦法。 憑著自己對中醫藥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肌膚去完角質,總是亮白、細緻又光滑,許多人出席重要場合的前夕,會特別加強臉部去角質,但卻反倒造成肌膚過敏;醫師提醒,坊間有許多去角質產品,如磨砂膏、含酸類成分等,過度使用恐傷害肌膚,建議選擇溫和無刺激的中性產品,去除老廢角質才不易引起過敏。 健康皮膚 角質正常新陳代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醫學美容產品多元,施打肉毒桿菌素及玻尿酸是近年來熱門的微整項目,坊間醫美診所眾多、競爭激烈,價格殺很大!但醫師提醒,愛美必須斤斤計較,產品成分是否純正、是否為原廠藥品,消費者在施打前都要再三確認,以免無法達到變美目的反而傷身。 愛美揪團竟打到「山寨玻尿酸」 一名40歲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