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肌膚外傷 結痂掉後3-6月去疤關鍵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年假期間出遊人潮眾多,大大小小的意外傷害隨之增加,年後皮膚科求診潮也開始顯現。皮膚科醫師提醒,肌膚傷口越早治療,留疤機會越小,通常肌膚傷口結痂脫落後3-6個月是肌痕形成的時機,若要有效減緩肌痕發生,應把握這段關鍵黃金時期做好保養,保養時程三、五個月至一、兩年不等,通常3年內都算新生肌痕,長期且持續的護理是促進改善的不二法門。

皮膚科醫師吳敏綺指出,根據臨床觀察,長假結束後通常會引起一波肌膚狀況的求診潮,其中以女性患者居多,大部分是在旅程中意外造成肌膚傷口,常見狀況如潛水時遭水母攻擊、戶外爬山的刮撞傷等,因傷口不大未特別留意,等到發現才驚覺皮膚上已留下疤痕。

吳敏綺醫師表示,這些不大不小的傷口正是最容易留下肌痕的危險因子!因為傷口恢復過程中,很容易因忽視而沒做好醫藥塗抹與保養。通常傷口紅腫症狀3-4天後至第3個星期,是填補傷口、新皮再生以及傷口癒合的過程;第21天開始持續兩年,傷痕周圍的膠原纖維會重整,結為永久的疤痕,通常傷口結痂脫落後的3-6個月正是肌痕形成時機,要減緩肌痕發生,就應該把握這段關鍵時期,做好居家護理與保養。

吳敏綺醫師建議,保養品質可依自己偏好選擇乳液或油脂類產品,重點是需穿透性高、潤澤度強;而成分可選擇富含維生素A與維生素E的產品,改善肌膚彈性、紋理及膚色,同時強化保濕,幫助傷口癒合。

至於出外遊玩時,吳醫師提醒,民眾必備含類固醇的抗過敏藥膏,以及治療外傷的抗生素藥膏,在第一時間壓下發炎反應,以免持續發炎破壞皮膚。若有外傷破皮,可先塗抹含抗生素藥膏;若曬傷,可先冷敷再塗抹類固醇藥膏;若被水母螫傷,先以海水沖洗降低刺激,再擦上含類固醇的抗過敏藥膏。切記越快處理傷口,越能降低肌膚留下疤痕的機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17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台北地區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亞東醫院配合健保署擴大遠距診察,投入20個科別、每周86診次,增加至6月共27個科別,每周約250診次服務,涵括全部醫療科系,服務不到十週已超過8,800人次。偏鄉遠距醫療  虛擬健保卡完成看診需求健保署因應廣大的遠距看診需求,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醫三伏貼療法多應用於鼻過敏、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預防與治療,但其實針對經期不順、痛經,及虛寒型腹脹、腹瀉等症狀,三伏貼同樣也具有緩解效果。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婦科醫師王嘉涵指出,痛經主要是因氣血不通,這時藉由三伏貼熱性藥物推動,能幫助達到通經、活血順氣目的,也能預防及緩解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0歲的文先生,因為發燒及呼吸喘住院檢查,診斷是肺膿瘍合併菌血症,抗生素治療一個月後,卻因下背劇烈疼痛無法行走,X光發現第3/4腰椎盤消失,磁振照影顯示3/4腰椎體被侵蝕導致駝背畸形,確定是細菌性脊髓炎後,緊急安排腰椎神經減壓及矯正固定術,依據椎間盤膿瘍細菌培養結果,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麟洋組合打破歷史摘金,長庚串連全台組成堅強運動醫學後盾!中華代表隊羽球黃金男雙「麟洋配」王齊麟/李洋,自2019年首次搭配以來,承受許多外界質疑;今年是二人首次奧運之旅,在未被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勢下,成功連克強敵,摘下台灣羽球史上第一面金牌。超高水準表現 創羽球新篇章「麟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