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膝蓋撞擊外傷  只照X光恐有漏網之魚

膝蓋撞擊外傷 只照X光恐有漏網之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35歲的男子,平時喜愛戶外運動,今年農曆年前和機車擦撞,造成左膝關節前側有撕裂傷,傷口癒合良好。康復後便再次騎腳踏車運動,隔天早上卻發現左膝關節腫脹無法行走,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受傷時導致膝關節的後十字韌帶斷裂及半月板破裂,但X光未檢查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黃泰榮表示,這類受傷第一時間X光難檢測出來,最好在關節腫脹消退後,再做一次詳細檢查,確保傷口真正痊癒。

黃泰榮透露,患者就醫時發現膝關節有積液和關節不穩定情形,透過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膝關節的後十字韌帶斷裂和半月板破裂。患者對於未在第一時間發現這個問題,感到非常不諒解。但黃泰榮解釋,膝關節韌帶斷裂及半月板破裂,第一時間難用X光檢查出來,隨著撕裂傷口縫合後,若復原期間沒有運用膝關節,就不會有明顯性的疼痛,但後來開始運用到膝關節,損傷的韌帶和半月板立即惡化發炎,便造成患者無法行走。

目前患者接受後十字韌帶重建及半月板修補手術,左膝恢復良好,已可從事如游泳等低強度運動,未來可望能恢復自行車運動。黃泰榮指出,後十字韌帶是人體膝關節內裡面最強的一條韌帶,主要的作用是防止膝關節的脛骨在活動的時候向後滑動,扮演一個重要的穩定角色。

在台灣,由於騎機車造成的車禍頻繁,脛骨容易直接受到衝擊,因此後十字韌帶受傷的情形相當常見,並常合併其他韌帶受傷。黃泰榮說,若韌帶斷裂,24小時內會出現關節血腫,關節的活動範圍也會受限,可能無法行走。透過理學檢查,可發現關節腫得很厲害,不僅觸摸膝蓋時會疼痛,彎曲或伸直都會受到限制。患者有合併其他韌帶傷害、無法施力、關節極度不穩定等不適症狀,應該考慮透過手術重建韌帶,對日後的活動影響較小。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51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冠本土個案上升3人都在新北市,指揮官陳時中強調,不論個案數與分佈縣市,都是3級警戒來最低;死亡個案增新增1名,6月15日確診,治療約1個月不幸8月6日死亡。 ▲8月10日新冠病患增加狀況。(圖/中央流行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1項新的調查顯示,美國老年人目前面臨著更高機率的跌倒風險,尤其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間,身體的活動量減少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 在今年1月份參與線上調查的2,074名50至80歲的美國成年人中,有超過3分之1的人表示,他們身體活動量減少了許多,有27%的人更表示身體的靈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再創低點,今(10)日全國2級警戒微調,社區大學、樂零學習中心、親子館等都重新開放,但K書中心仍維持禁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呼籲,用功讀書還有其他地方;另外,暑假後回學校可能性高。 陳時中說明,K書中心人流比較密集,管理上不是那麼容易,讀書建...

閱讀詳情 »

2021.08.10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8月10日為止,已經有814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