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跟胃食道逆流說ByeBye!!!5招讓你徹底告別火燒心!!

千萬不要小看胃酸倒流,因為食道抗酸力真的不如胃壁,久而久之胃液的強酸會腐蝕食道,如果傷口痊癒前又一直不斷反覆遭受胃酸攻擊,時間久了可能會造成食道出血、收窄,甚至出現多痰咳嗽、吞嚥困難、胸痛、胸悶(俗稱的火燒心)等症狀。嚴重還可能提高食道癌的風險。長期、嚴重的胃液逆流,也會造成咽喉受損,引起咳嗽、聲音嘶啞等「傷聲」症狀,真的不可以輕忽胃食道逆流!!

跟胃食道逆流說ByeBye 5招讓你徹底告別火燒心

 

pic 1 2

大多數的胃食道逆流是由於飲食習慣不佳和壓力過大造成的。想要對胃食道逆流進行治療和預防,第一步就是要先改變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日本健康百科網站報導,東京醫科大學消化內科酒井義浩客座教授針對此提出了建議。

跟胃食道逆流說ByeBye 5招讓你徹底告別火燒心

 

pic

↑ 胃食道逆流的起因,主要是因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鬆弛,造成賁門無法緊閉,使胃裡的胃酸或氣體跑到食道裡,因而讓食道受損。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主要是指胃液中含有的胃酸濃度異常增高,造成燒心、打嗝甚至反酸至喉頭的症狀。為什麼這些症狀多見於年輕人,酒井教授認為這是飲食習慣偏向於歐美化,脂肪攝入增多,身體產生了一定變化以及承受的社會壓力大……多種原因綜合造成的。

但是,如今的年輕人飲食生活不注意,經常大魚大肉地吃,這也是造成胃酸分泌過多的重要原因。這是因為一旦脂肪攝入過多就很容易引起胃酸的分泌。這樣的飲食習慣會造成連接胃與食道的賁門變鬆。除此之外,由於人們的生活衛生狀況變好,幽門螺旋桿菌的保菌率也相對降低。 “沒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健康的胃,相比有細菌的胃來說胃酸的分泌也會變多,”酒井教授指出。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社會壓力的逐漸增大。在效率主義盛行的今天,工作、升職、升薪的壓力追得年輕人幾乎喘不過氣來,“人在壓力增大的時候血液循環會變差,這容易導致胃粘膜的防禦機能低下。而最終結果就是防禦因子和攻擊因子之間的平衡崩潰,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只要在生活中註意這些導致胃食道逆流症狀的要因,就能夠良好地預防和治療胃食道逆流症。酒井教授表示,想要去除生活中的壓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這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我們首先可以從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開始,比如在壓力大的時候出去散散步曬曬太陽,即使轉換心情,紓解壓力。或者是通過運動出汗的方式或者泡一個舒服的溫水澡的方式來舒緩壓力也是可以的,另外,保持良好的睡眠也是重要的改善手段。

另外,在飲食方面應當注意控制脂肪的攝入,當感覺到有燒心、反酸的症狀時,最好多喝一點水來沖淡過多的胃酸,達到降低胃酸濃度的效果。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很注意了但燒心現像還是比較明顯,就應該及時到醫院消化內科看醫生,需求合理的醫療干預。

有這些習慣,小心胃食道逆流找上你!!

1.咖啡、冰品、甜品不離手

2.三餐飲食不正常,喜歡暴飲暴食

3.嗜甜食、辛辣、高熱量油炸如命

4.吃完飯後立馬床上躺平睡覺

5.沒有菸酒就像人生沒了意義

6.晚間睡覺枕頭喜歡墊得恨天高

7.心痛、胸痛、咳嗽總不時來襲

8.口腔作足清潔,口臭卻依舊故我

9.久咳不癒不一回事且不定時失聲

五招讓你擊退胃食道逆流

1.減輕體重:根據研究,體重稍微過重的人(BMI值介於25至30)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比例是正常人的1.4倍。而中度過重的人(BMI值30以上)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比例,更是正常人的2倍。

2.飲食控制:減少咖啡、酒精、巧克力和甜點。蔬果類則應避免番茄、柑橘、洋蔥或薄荷類食物;少吃不易消化的高脂肪食物:如炸雞腿、煎魚、薯條、油飯、全脂牛奶。

3.飲食原則:採取少量多餐,控制每餐進食量,以七分飽為原則。

4.飯後不躺平:

胃食道逆流大致可分為飯後及睡眠兩型:

飯後型好發於用餐後,因吃完飯後胃酸分泌旺盛,胃酸就容易溢上來。另一種睡眠型胃食道逆流,則是因為用餐後立即平躺,久之造成賁門閉合受損,讓胃液倒流。不管晚餐還是消夜,都應該至少在進食後稍待2-3小時,等胃部逐漸消化,再上床躺平,以改善胃液夜晚的「逆襲」!ㄒ

5.床頭抬高:抬高的幅度視情況而定,一般約為2個拳頭高。

via

另外孕婦也是個很容易胃食道逆流的族群,少量多餐、飯後少吃甜食,是減緩症狀的好方法喔!!

 

相關推薦

經常搬東西、提重物讓肩膀疼痛不已嗎?當心肩膀肌肉出現撕裂傷!佑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張凱翔醫師表示,臨床上常有患者因肩膀疼痛就診,尤其在夜間睡眠時感到疼痛難耐,這些都是肩膀旋轉肌撕裂傷的常見症狀,建議及早就診以緩解不適。  肩膀關節是由多個肌肉群所組成,肌肉之間相互牽引讓肩膀可以靈活轉動。然而,若是經常過...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多多閱讀 經常性閱讀將使人更長壽和更健康,耶魯大學針對3,600名50歲以上的研究發現,閱讀習慣可延長近2年的壽命,閱讀書籍的人比閱讀報紙和雜誌的人更為長壽,每週閱讀超過3.5小時的人壽命最長。還有,睡前看書更是有助於入睡。 盡量晚點退休 雖然許多人夢想著“45歲就退休...

閱讀詳情 »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多為20到40歲上班族,常因出現疲勞症狀遭誤解。(示意照/台灣多發性硬化症協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雖然只有27歲,但腦部影像看起來卻萎縮像60歲」,多發性硬化症病患順銘(化名)早在19歲就陸續出現手麻腳麻、複視、疲累等症狀,但當下僅以為是課業、工作壓力大,加上...

閱讀詳情 »

在台灣,約有一成左右的人受腎結石所苦,有些人甚至是天生體質就容易產生結石。像知名主持人于美人,之前就遇過結石問題,日前健檢發現腎臟腫大,經過仔細檢查,原來十年前腎臟內的一包沙,變成了108顆結石!為了將這108顆頑石取出,使用了「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的方式,由於手術時間過長,且過程醫生必須將手泡在冰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