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躺著就能瘦?!其實,減重第一步驟應該從__開始!

躺著就能瘦?!其實,減重第一步驟應該從__開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進入減重戒嚴時期,戰勝身體囤積已久的贅肉,不少人因此想盡辦法,整天戰戰兢兢;計算各種食物熱量不可少,找幾個網路偏方拿來用,亦或吞減肥藥幫助消脂,當然,還要有花大錢的心理準備,這些大陣仗的排場猶如做法一般,全都出籠,但你曾想過,若將減重觀念,先爬梳,再折疊,持續簡化聚焦在「提升基礎代謝率」上,能因此獲得「躺著就能瘦」的神奇效果嗎? 

減重只關注「如何消除脂肪」 恐養成易胖體質

你的減重第一步驟是什麼?如果是把專注力放在「如何消除脂肪」,恐怕會養成復胖體質!為了不復胖,甩肉當前的第一要緊事,應該放在「怎麼增加肌肉量」,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蘇妍臣說,增加肌肉量,提升身體基礎代謝率,才能讓體重控制長長久久。

事實上,不少人都有同一種經驗,減重之初,雖短時間內因勤奮節食,體重往往能快速收到下滑成效,不過,只要稍微鬆懈,多吃一點東西,體重便即刻回升,減重就此宣告破功!其實復胖問題,都來自拼命節食,所闖下的禍。

「每次在門診上都會跟患者說,只要增加肌肉量,躺著就能瘦,」蘇妍臣強調,肌肉量增加,基礎代謝率會跟著上升,因身體代謝快,更能日夜不停消耗熱量,進一步讓體重下滑。不過,太多減重族群,減重第一步都在拼命節食,她說,節食所減下的重量,大多數都是「流失掉的肌肉重量」,而肌肉一流失,基礎代謝率就會下滑,只要一下滑,就會愈減愈胖。

尤其是多數女性,一昧只靠節食減重,卻未做任何運動,肌肉的流失速度,更會加倍快,也因此,為了保存一定的肌肉量、維持基礎代謝率,蘇妍臣再三強調,減重不能「餓到」,更要加強「抗阻力運動」的頻率。

減重「節食」是大忌 反而要餐餐吃得飽

她解釋,整體而言,減重不必計算食物熱量,只要注意三件事情,第一,不能「節食」盡情大吃,不過每一餐的青菜必須是正餐的兩倍。第二,減重不能飲食單一化,有些人會靠著所謂的高蛋白飲食法,只吃肉來減肥,但不均衡的飲食,只要回歸正常,復胖的魔咒同樣會上身。第三,則是老生常談的「運動」,唯有運動,才會增加肌肉量,一周最少一定運動兩次,一次至少四十分鐘以上,有氧運動及抗阻力運動,都須兼顧。

然而,當開始培養運動習慣,肌肉量持續上身,請先有心理準備,因減重前兩周,體重機的數字,恐怕會不好看!蘇妍臣說,因為肌肉較脂肪來得重,剛開始肌肉增加,反而會使體重跟著上升,「許多人因此開始質疑,運動根本沒有效,」但她強調,等到基礎代謝率漸漸爬升後,體重就會開始快速下滑;門診上就有一名肥胖患者,靠著這三個原則,在短短幾個月內,減去了十公斤之多,而且不再復胖。

「減重反而不能勤加量體重,」蘇妍臣提出顛覆舊有觀念的觀點,她說,體重一周量一次就好,才不會見體重機數字,就像看股票大起大落般,而影響減重心情,建議較好的測量方式,則是買一條合身褲子來穿,只要發現,褲頭突然變鬆,正表示甩肉已經見效。

走到減重成功最後一哩路!請養成運動習慣

根據美國肥胖機構所做出的調查指出,絕大多數的減重族群,都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減重,然而過了五年再進一步追蹤觀察,七成以上的人全都胖回來,一部分甚至更胖,顯見體重一直降不下來,「復胖」才是最大元凶! 

也因此,甩肉須長期抗戰,確保五年以上不復胖,才能真正「減重成功」,又以精神科的觀點看來,養成一個良好習慣,至少持續做,長達半年以上,才能真正刻印在腦中,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由此可知,面對甩肉,請挑選一項運動,每周定期做幾次,直到超過半年,成為尋常例行事項,提升基礎代謝率,增加肌肉量,才能走到減重成功的最後一哩路。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62歲張小姐是一名醫護人員,一向注重健康、崇尚有機飲食,從不曾暈車的她,在101年間第一次出現暈車不適,再加上停經後卻出現月經來潮才會有的腹脹感,警覺到不對勁,於是主動就醫並向醫師要求做超音波檢查,沒想到竟發現罹患卵巢癌第三期(3c)。 雖然她積極接受手術及化學治...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癌症,但由於是私密部位,許多婦女常因羞於檢查而錯過早期發現並治療的時機。因此醫師建議,女性無論年齡,在發生過性行為後,至少應每三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提醒若是屬於過早有性經驗、早婚、生育子女多、性伴侶較多等高風險群者,更需特別注意。 柳營奇美醫院...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過年大掃除,苦了許多賣命打掃的婆婆媽媽們,因為做家事時用力或姿勢不當,造成肌肉、骨骼傷害。才過完年,一位40多歲的家庭主婦即因右手腕疼痛無力而就醫。檢查後發現,她的大拇指肌腱腱鞘發炎腫脹,原來罹患俗稱的媽媽手。 每6小時冰敷 睡覺強迫肌腱休息 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40多歲男性維修技師,常覺得肩膀痠痛緊繃且活動卡卡,但是休息、熱敷按摩便會改善,所以他覺得是老毛病不以為意。直到年前,工作量大增,手抬起來更痛痠軟無力,睡覺時壓到還會痛醒,且手難伸不到背後,造成穿衣服不便。經診斷為肩旋轉肌群受傷,藉由物理治療、增生療法、激痛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