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科名醫:「爬山 爬樓梯是最笨的運動!」快分享給把這當運動的朋友,他們會非常感激你!!!

 

 

骨科名醫:「爬山 爬樓梯是最笨的運動!」快分享給把這當運動的朋友,他們會非常感激你

圖片來源:treningbiegacza medisujok



骨科名醫韓毅雄曾形容爬樓梯或爬山是「最笨的運動」,台安醫院複建科主任鍾佩珍也表示,爬樓梯或爬山是有增強心肺功能、消耗熱量等諸多優點沒錯,但缺點太嚴重,實在得不償失。所以行醫30年來從不曾建議病人把爬樓梯或爬山當作運動。

●利用爬樓梯或爬山來運動,誰適合?誰應敬而遠之?

臺北101國際登高賽及新光摩天大樓登高大賽每年都有盛大的參加人潮,全民爬樓梯顧健康的風氣正盛。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也指出,爬樓梯能延年益壽,每爬一階多活4秒。
但是,常看到有人在樓梯上舉步維艱,膝蓋痛到沒辦法上樓,或甚至愈爬膝蓋問題愈嚴重。到底爬樓梯或爬山是不是個好運動?

●無法恢復的膝蓋磨損!

爬樓梯或爬山屬於負重運動,腰部以下的關節都要承受自己身體的重量,尤其膝蓋受力最多。當身體爬階向上時,膝蓋負擔的重量會瞬間增為平常的4倍左右。

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為例,平路行走時兩邊膝蓋各承重60公斤,但爬樓梯或爬山時膝蓋負重竟變成高達240公斤,相當於兩邊膝蓋上各扛負了一架鋼琴的重量。而且如果速度加快,對膝蓋產生的壓力就愈大。

而重量正是膝關節最大的敵人。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分析,爬樓梯或爬山時膝蓋除了承重增加,還要前後移動、側向扭轉,尤其膝關節前端的髕骨部位承受壓力最大,對半月板等關節軟組織也會造成磨損。

因此,身體有特定狀況的人最好不要爬樓梯或爬山當運動,例如:

☆孕婦或體重過重的人,因為任何多餘的體重對膝蓋都是加倍的負擔。

☆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因為膝蓋軟組織已經過度磨損,繼續不當使用會使症狀加劇。

☆有髕骨外翻問題的人,因為髕骨先天不穩定,常爬樓梯或爬山會使外翻問題更嚴重。

☆ O型腿的人內側膝關節磨損較多,過度爬樓梯或爬山會加速膝蓋內側軟組織磨損、退化,使O型腿症狀更明顯。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爬樓梯或爬山時也要小心,因為心臟對氧氣的需求會增加。若一下子氧氣不夠時,可能導致心肌梗塞,如果沒有及時送醫救治,甚至可能猝死。

☆40歲以上的人,因身體各部位功能漸差,建議最好也要少爬樓梯或爬山,原地踏步都比爬樓梯或爬山好、損害程度也小。


照顧膝蓋之簡易運動!

骨科名醫:「爬山 爬樓梯是最笨的運動!」快分享給把這當運動的朋友,他們會非常感激你


via

這裏有一個非常容易卻很有效果的運動,易學、易做,任何時間想做都可以,可以利用工作空檔、看電視時還可邊看邊做。

一般正常無傷痛的腳找一把可以靠背的椅子,臀部往後坐靠著椅背,雙手放在椅背後,背部墊個透氣墊或靠墊,大腿下墊條浴巾,可以用幾條浴巾、毛巾捆綁在一起,夠厚捆得扎實就可以,為的是要將膝蓋墊高。

坐姿端正腰背需挺直,兩腳垂放一前一後自然晃動,不需太大幅度擺動,輕輕鬆松晃啊晃就可以了,真是夠簡單吧!

這招簡易的方法也謂之運動,對強化膝蓋很有幫助,每天4000下可比跑步厲害喔,看到這個數字可不要嚇到啊!

個人覺得是不用太在意數位啦,每天抽個空做做就有些幫助了,為了讓膝蓋更健康,懶懶又不想出門做這運動最適合!

如果膝蓋有舊傷或腳痛的人,可以用健康的腳去帶動會痛的那一腳,健康的腳托著會痛的腳同時前後來回自然晃動,假設以健康的

左腳托著傷痛的右腳,這麼做也算是在複健喔!

讓膝蓋漸漸恢復健康。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嘉義基督教醫院邀請約百位獨居長者及身障朋友,在線上舉辦「線上e起來作伴,大家作伙慶中秋」活動,雖然長輩們因疫情需要分流活動,但藉由創新的線上視訊方式,可以讓各區域長輩在線上團圓。獨居長輩線上團圓 活化認知、增加互動嘉義縣居家服務中心主任林月娥說,今年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乾癬是一種免疫失調疾病,除了會侵犯皮膚也可能侵犯關節,部分乾癬患者可能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嘉義長庚醫院風濕科林科名主任指出,台灣乾癬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為0.01%至0.03%,好發高峰年齡介於40至50歲之間,男女罹患比例約為1:1(在台灣男性稍多)。許多患者一開始出現...

閱讀詳情 »

專欄目錄 看似平凡卻千變萬化的植物性蛋白質-黃豆食品加工增添黃豆的營養與變化十種你不可錯過的黃豆製品與營養No1. 豆漿:中式早餐必備飲品No2. 豆皮:維生素B6含量高,有助提振精神No3. 嫩豆腐:含水量高,可增加飽足感No4. 傳統豆腐:石膏補鈣,鹽滷補鎂No5. 豆干:營養密度高,要注意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6)日新冠境外移入確診一口氣增加10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全數無症狀感染,當中有6例突破性感染,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未來全球疫苗越打越多,突破性感染入境確診也會日益增加。 ▲今(16)日新冠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