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5歲娃受滲便所苦 竟因長期便秘所致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5歲的恬恬因為經常不自主地滲便,放在幼兒園的褲子總是不夠換,加上滲便造成的異味感,常影響恬恬在校的人際關係。在奶奶的陪同下就醫檢查後發現,恬恬的滲便起因並非不自主的腹瀉,而是因長期便秘導致大腸受到擠壓後,將肛門口附近的糞便給「擠壓」出來了,所幸在施以瀉藥治療後,症狀已獲改善。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魏晉弘表示,3歲以上的孩童對於排便會有「感覺到、控制住且有足夠時間」的應變能力,若4歲以上還不能夠自主控制排便,在排除緊張、壓力或腸胃炎等原因後,若仍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就需要積極面對,接受適當的治療與處理。以恬恬來說,經過 X 光攝影可發現,其大腸顯得較大,雖一度懷疑為先天性巨結腸症,但在一連串檢查後已確定排除,確認其滲便的原因其實是長期便秘所致,透過「腸道管理」的概念,已經由藥物治療及飲食行為指導後獲得改善。

魏晉弘指出,嬰幼兒在4-6個月開始接觸副食品後,常見偶發性的便秘,但若便秘次數頻繁、解便困難、滲便情況嚴重的話,就需要進一步的評估。包括 X 光及大腸攝影、搭配「布里斯托大便分類表」,由家長每日紀錄孩子糞便型態,了解便秘嚴重度、進行脊椎檢查,排除結構性問題所造成的排便困難,如脊椎功能受損或腫瘤影響等。

魏晉弘進一步說明,臨床治療上,在完成上述各項檢查後,醫師會以「腸道管理」的概念,以個案狀況調整治療方針,並給予飲食行為指導,尋求飽受排便問題病人的「解藥」,讓便秘情況得以改善。

而所謂「腸道管理」就是以人工的方式,包括灌腸及藥物,讓病人免於滲便及大便失禁的困擾。魏晉弘強調,孩童常因年紀還小,無法自己做自己腸胃道管理的主人,因此控制權常得依賴家長或照顧者身上;建議家長們,正常的嬰幼兒糞便多呈現鬆軟小塊、糊狀、且較柔軟,有時甚至會是流質狀,倘若發現家中嬰幼兒的糞便較硬、呈現長條狀或腸狀、表面有裂痕,就應提高警覺!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53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位37歲的吳小姐,17年前從印尼嫁來台灣,日前因末期腎臟病變併尿毒症,建議接受腎臟移植;所幸,她的姊姊願意特地飛來台灣,捐出一顆腎臟,手足之情令人動容。吳小姐接受腎臟移植 兄弟姊妹都願意吳小姐說,台灣醫療技術健全,是她決定在台接受腎臟移植的主因,當自己向家人提出想在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肺癌是國人10大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種,其中不少患者確診為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突變的肺癌,由於肺癌初期無明顯症狀,待患者發現時往往已進入3、4期,此時醫師就會建議病人考慮使用標靶藥物。以往健保僅支付第一線標靶藥物,所幸自今年11月起,健保給付增列了ALK陽性的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糖尿病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許多糖友較不想服用藥物去控制血糖。根據最新報告顯示,台灣糖尿病人血糖控制達到目標(糖化血色素小於7)的比率僅三分之一,表示有三分之二的病人以為自己有在治療,卻仍持續暴露在糖尿病併發症高風險之下。花了錢和時間看診,卻沒達到預期好處,非常不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心房顫動一旦發作,心房無法有效收縮,心房內的血液流動不佳,容易凝結,大幅增加中風機率,與常人相較,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要高出三至五倍。心房顫動的治療目前有非常多方式,除了藥物的症狀治療之外,還有心房電燒術的治療。心房電燒術是由台北榮總陳適安副院長20年前研發,美國心律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