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80歲老翁雙腳腫痛 原是「輪椅症候群」惹禍

80歲老翁雙腳腫痛 原是「輪椅症候群」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位80多歲老伯,因為脊椎骨折壓迫神經,導致下肢無力多年,日常活動多以電動輪椅代步。老伯從多個月前開始發現雙腳在每日午後開始腫脹且合併疼痛感,足踝部的膚色也變得較暗沉。經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及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後發現,雖然老伯沒有深層靜脈血栓,但其雙側總股靜脈經過腹股溝韌帶處都有接近5公分長的嚴重狹窄,造成老伯雙下肢靜脈回流不佳,而導致雙腳腫脹疼痛的症狀。經過保守治療後,症狀仍持續,進行了雙側總股靜脈的重建手術,再配合藥物治療及復健科醫師進行肢體復健運動,術後一週病患雙腳腫脹即顯著改善,也不再疼痛。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嚴重恐致敗血症

斗六成大醫院心臟外科林鼎圍醫師表示,「輪椅症候群」泛指所有長期使用輪椅所造成的併發症,除了一般熟悉的褥瘡、脊柱側彎、肌肉關節僵硬發炎外,還包括「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而老伯的總股靜脈狹窄即屬「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一種。症狀除了肢體腫脹疼痛外,長期會造成皮膚色素沉著及不易癒合的慢性潰瘍,嚴重可能進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或甚至敗血症。

導管手術傷口小且局部麻醉即可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處理初期以非手術的保守治療為主,如患肢抬高、復健運動、使用彈性繃帶或彈性襪、或是進階的間歇性氣動加壓裝置等。若保守治療效果不彰,即須考慮手術治療。

而手術治療除了如同案例中的老伯接受的傳統靜脈重建手術外,近年來新式的導管手術也可以提供相當不錯的效果。林鼎圍醫師指出,相較於傳統手術,導管手術的優點為僅需針孔大小的傷口及可於局部麻醉下進行。然而,導管手術並不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動靜脈疾病,需要在心臟血管介入治療的專業醫師評估下執行手術。此外,若需於導管手術進行靜脈內支架置放,目前仍未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之內。

有症狀速諮詢醫師評估治療

林鼎圍醫師呼籲,除了長期使用輪椅的病患外,一般民眾若有肢體酸麻、疼痛、腫脹、冰冷、脈搏減弱、無法久站久行、慢性傷口潰瘍等症狀,都可能是由於動靜脈疾病所導致,建議諮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以做進一步評估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7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高雄一名2歲男童,月初出現發燒、口腔潰瘍、手腳起水泡等手足口病,數天後症狀未好轉,又發生肌抽躍、嗜睡,緊急送至加護病房治療,確診為腸病毒71型;所幸上周已康復出院。疾管署提醒,下周就是開學季,腸病毒疫情可能上升,家長要教導孩子勤洗手。 上周全台逾7千人就診 疾管署公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工作壓力大,許多人都有過偏頭痛問題,側邊太陽穴,會伴隨心跳及脈搏有不自主的抽痛現象,嚴重者可能會產生心悸、併發視力不佳現象,頭痛持續4~12小時,精神不濟、肢體無力,有時可能會有暈眩等症狀。   10%~20%患者 視力疲勞、有幻象 在台灣約有180萬人有偏頭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最近節氣到了處暑,不少中醫師建議氣喘、過敏患者接受三伏貼治療,以免冬季氣喘、過敏頻頻發作。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提醒,三伏貼主要針對虛寒患者,而人體體質是隨外在環境而變化,加上每家醫院、診所的三伏貼藥方都不太一樣,患者若自己隨便DIY,不但三伏貼不會發揮效...

閱讀詳情 »

鼻頭粉刺是該如何清理?一影片點閱人數超過八十萬,畫面中就是一片如滿天星星密集的白頭粉刺,整個過程看他用鎳子張開粉刺孔、接著又直接把粉刺拔了出來,看了相當過癮刺激,不過小編比較好奇的是,這樣清理方式不會造成毛孔粗大嗎?大家還是看看影片享受這般順暢拉出粉刺的感覺就好,至於要不要效仿這種作法,還是得問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