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必怕惡化! 醫:心肌梗塞患者應多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適當運動真的是好處多多!根據國健署統計,心血管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患者常因血壓、血脂、血糖引起動脈血管硬化,許多青壯年人都因此而死亡。醫師因此建議民眾,運動除了可提升心肺耐力外,還可增加周邊骨骼肌的微血管密度、減緩乳酸堆積、下降在同一強度運動下心臟所需消耗的能量,不管是對正常人或是罹病患者,都有很大的好處。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楊舒涵表示,心肌梗塞好發於55歲以上、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家族病史、不愛運動、代謝症候群、抽菸及肥胖等高危險群,且男性罹病比例又比女性高。不過,由於近年來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傾向,許多存活下來的病人常因此而不敢運動,但事實上,運動對於血壓、血脂、血糖等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也能減緩血管硬化的速度。

楊舒涵醫師指出,對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規律運動可以提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同時下降收縮與舒張血壓、血清三酸甘油脂、身體脂肪組成、胰島素需求、血糖值以及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達到延緩血管硬化的速度;此外,運動還可以下降焦慮、憂慮及跌倒風險並提升工作效能,對每個族群人口都有相當程度的好處。

此外,不少患者擔心若在心肌梗塞後進行運動,會不會對心臟造成額外負擔、進而導致心臟功能惡化?對此,楊舒涵醫師強調,近年來國內外已有許多相關實驗證實,心肌梗塞後若臥床不活動反而會增加併發症發生的機會,且心肌梗塞發生兩天後就可以施行一定程度的運動。

楊舒涵醫師因此提醒患者,在做完心臟復健出院後,除了規律服藥外,也別忘了要養成延續性規律運動的好習慣!畢竟運動是健康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對有心臟疾病的患者來說更是重要,千萬不要為了偷懶或害怕而不動,反而間接加速惡化的機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80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保護兒少不是口號 共同守護發揮預防效果家扶基金會日前公布十大兒保新聞,期盼藉由回顧喚起社會大眾對兒少安全的重視,但卻在同一日竟發生2名兒少遭母親強制剝奪生命的案件,令人不勝噓唏!兒少安全 家長責無旁貸根據家扶基金會統計發現,今年1~11月的兒保新聞事件已有8件家長殺子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40歲的張太太,長期旅居英國,因頸部出現腫塊已達二年的時間,在當地求診時,被診斷罹患甲狀腺結節。因擔心病情惡化,加上英國沒有體表無疤痕甲狀腺切除術,因此特地前來台灣尋求診療。經頸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婦人左側甲狀腺長了一顆直徑約4公分的結節,進一步細針穿刺結果為濾泡腺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尿病患冬至吃湯圓淺嘗則止每逢冬至,大家立即想到的就是祭祖、吃湯圓,象徵著一家圓滿團圓、添歲數的大日子。但湯圓由升糖指數偏高的糯米製成,糖尿病友到底該怎麼吃才安心?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在糖尿病病友會中發揮創意,教作高纖蔬果養生鹹湯圓,讓大家安心健康吃湯圓,美味不打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般健康檢查主要檢測空腹血糖值,讓許多人以為只要降低空腹血糖就能高枕無憂。然而人處於飯後的時間比空腹長,更需要注意飯後血糖。1名70多歲的阿公空腹血糖未超標,糖化血色素卻一直降不下來,原來阿公雖然減少飯量,飯後卻吃好幾種水果,導致飯後血糖飆高。調整後配合藥物治療,血糖才穩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