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機輻射似「殺手」 快快糾正使用手機的錯誤方式

 

隨著4G時代的來臨,基站越建越多,來自手機的輻射更是令人退避三舍。而不當的手機使用方式,更是會讓你的身體遭受更嚴重的輻射危害!下面這幾種錯誤的打電話方式,就會讓手機輻射變加倍。

手機輻射似「殺手」 快快糾正使用手機的錯誤方式
現代生活,科技大發展,手機幾乎是人手一個,快節奏的工作方式,讓我們每天都和手機有著「親密接觸」,電磁輻射也就悄然地於無形中傷害著我們的身體,為此,專家們提醒人們,改掉七種不良的打電話習慣:

1、撥電話時把手機緊貼耳朵
手機撥出電話而未接通時,輻射會明顯增強,此時應該讓手機遠離頭部,間隔約五秒鐘後再通話。

2、「一隻耳」煲「手機粥」
研究表明,長時間的連續輻射可能會使腦部受到影響。專家建議,不宜用手機長時間通話,可考慮改用固定電話或者使用耳機,如果不得不長時間用手機直接通話,也應每隔一兩分鐘輪換左右耳接聽。

3、私密電話「躲到牆角悄悄說」
對於涉及私密內容的電話,不少人喜歡躲到建築物的角落接聽。而一般情況下,建築物角落的信號覆蓋比較差,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機的輻射功率增大。
基於同樣的道理,身處電梯等小而封閉的環境時,也應慎打手機。

4、把手機掛在脖子或腰間
手機的輻射範圍是一個以手機為中心的環狀帶,手機與人體之間的距離決定了輻射被人體吸收的程度。因此,人與手機需要保持「距離之美」。

有醫學專家指出,心臟功能不全、心律不齊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機掛在胸前。手機如果常掛在人體的腰部或腹部旁,可能會影響生育機能。較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機放在隨身攜帶的包中,並儘量放在包的外層,以確保良好的信號覆蓋。

5、手機信號越弱,耳朵貼得越近
當手機信號變弱時,許多人會本能地將手機儘量貼近耳朵。但根據手機的工作原理,在信號較弱的情況下,手機會自動提高電磁波的發射功率,使得輻射強度明顯增大。此時把耳朵貼近,頭部受到的輻射就會成倍增加。

6、東晃西走,頻繁移動
一些人喜歡在打手機時不自覺地踱方步、頻繁走動,卻不知頻繁移動位置會造成接收信號的強弱起伏,從而引發不必要的短時間高功率發射。

此外,在行駛的車上打手機,手機有可能會為了避免過於頻繁的區域切換,而指定覆蓋範圍更廣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務,其發射功率則會因傳輸距離的增加而提高。

7、長期歪脖打電話
有研究表明,長時間過度傾側或伸展頸部可導致缺血性中風,且夾電話的一側面部容易生痤。

使用手機的健康建議
1、待機狀態下,不要把手機放在胸前或者褲子兜裡,儘量放在包裡或者桌子上。

2、撥打電話,還沒撥通時,不要把手機貼在耳朵邊「喂喂」的喊,應該等接通一至兩秒之後再貼在耳朵邊說話。

3、開機、關機或者發簡訊、上網時,儘量遠離頭部,增大直線距離。

4、睡覺的時候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下邊,不要離床太近,或者乾脆關機。

5、長時間打手機,儘量使用耳機,或左右耳交替接聽。同時不要隨意走動,造成接收信號的強弱起伏,從而引發不必要的短時間高功率發射。

6、如果你必須攜帶手機,一定要保證鍵區位置朝向身體,背面衝著身體外側。這樣,傳輸的電磁場就能遠離你的身體。

7、通話時,手機與身體至少保持5釐米距離。因為在離身體5釐米外的地方,手機電磁場振幅的強度是原來的1/4,而在離身體9釐米以外的地方,它的強度只有原來的1/50。因此最好使用揚聲器或耳機,在這兩種情況下,手機輻射僅是標準手機的1/100。

8、通話時,有規律地變換身體朝向。這樣會分散身體所遭受的輻射。另外,等到對方接起電話時,再把手機放在耳朵上,以減少電磁場釋放的輻射。

9、除了不要來回走,動著打手機外,在汽車或火車上也要儘量避免使用手機。因為此時手機不斷嘗試連接中斷的信號,會使輻射增加到最大值。

10、多發簡訊少打電話。這樣會減少手機與頭部的接觸時間。

11、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旁邊,孕婦最好不要用手機。

12、手機快沒電時、充電時最好也不要打電話。

以上做到了,就會將手機輻射減少到最低,減少不必要的危害,保護你身體更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不只是吃油炸物容易長痘痘,喝牛奶、吃巧克力或甜食等,竟然也可能是易致痘的原因!痤瘡即是俗稱的青春痘,其為一種常見的皮膚病,雖不易致命,但可能因此導致喪失自信、性格改變,進而影響到生活。為避免青春痘的生長,除了選擇正確的化妝品、做好臉部的清潔工作及生活習慣的調整外,是不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癌症患者該怎麼運動?癌症治療幫助殺死癌細胞,但其藥性多少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是一把雙面刃。不過,若在治療期間,適度運動當成輔助治療方案,有助於減少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對此,美國知名醫院梅約診所參考正常人的運動建議,修訂了「癌友的運動指引」,梅約診所運動醫學部聯合主任E...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56歲的陳太太因為下腹疼痛就醫,檢查發現竟已罹患卵巢癌,腫瘤已擴散至上腹部,造成腹中積水不適,醫師以手術切除腫瘤後,再安排化學治療。經過治療告一段落,但陳太太總是忡忡不安,對於極易復發的卵巢癌感到不安。適逢去年(2018)底一項大型試驗成果發表,有BRCA基因突變的卵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台灣罹癌人口逐年增加,如何預防癌症成為全民關注議題。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全民練五功」抗癌概念,透過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以及定期篩檢等5項習慣,就能降低6至7成罹癌風險。   國民健康署統計,癌症自1982年起,連續多年為台灣10大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