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抗癌治療卻冒「心」危機?! 年輕、年長罹乳癌都不能忽略它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年長的乳癌患者,抗癌過程得留意冒出「心」危機,雪上加霜。國內專精於乳癌治療並長期於台東服務的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魏銓延提醒,國內乳癌患者有7成靠化療保命,但傳統小紅莓藥物常累積心臟毒性,引發心衰竭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年長患者心臟功能不佳的發生比率不低,除需密切追蹤,也可考慮用新型化療替代。

在台灣,醫界最新統計數字,每1年罹患乳癌女性人數已經來到1萬3千人大關,目前臨床治療主要透過標靶藥物、抗荷爾蒙療法以及化療三大武器來對抗乳癌奪命。

魏銓延醫師指出,其中有約7成的乳癌患者仰賴化療,主力為小紅莓藥物,不過,除了一般人熟知的掉髮、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之外,傳統的小紅莓藥物還有一項非立即性、常被忽略的潛在副作用:心臟毒性,又對中老年患者威脅最大,恐造成不可逆的心臟傷害,甚至提高心衰竭機率。

想要避開化療的心臟毒性風險,魏銓延醫師強調,除了配合醫療團隊密切追蹤,新型化療藥物也徹底扭轉了危機,利用新技術把毒性高的藥物包覆在微脂體中,能讓藥物在送達腫瘤細織之後才開始發揮作用,大幅降低了對心臟的毒性,尤其在乳癌年輕化之下,對年輕的女性乳癌患者更一舉避免了毒性長期累積的問題。

正因為藥物包覆技術進展神速,減低化療對正常組織的傷害,目前乳癌化療早早擺脫掉過去一定掉髮、生不如死的刻板印象,門診有不少年輕患者甚至保密到家,可以早上化療,下午繼續上班,連天天相處的家人、同事都完全察覺不出她其實是個癌症病人。

魏銓延醫師說,透過手術前的輔助化療,縮小腫瘤後再切除,過去乳癌患者「少奶奶」的現象也被打破,目前已有約半數的患者都能順利保留自己的乳房,下一步更希望能提高比例到7成,鼓勵患者快丟開對化療無謂的恐懼。

魏銓延醫師提醒,國人女性罹患乳癌,家族遺傳因素占了3成,其餘皆受到飲食、壓力以及生活環境的影響,因此,家有癌症病史者,建議30歲開始就得定期篩檢,最慢不拖過40歲,東方女性乳房多屬於緻密型乳房,接受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以及核磁共振等檢查,效果皆佳。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名醫談癌》妳還在「自摸」防癌?  快拋開無用的乳房自我檢查舊觀念

不抽菸沒家族史還得肺癌? 廚房內有這些小習慣竟是無形推手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灣一年新增乳癌患者超過一萬四千人,不少女性因擔心乳房攝影檢查的疼痛感,難以早期診斷錯失發現及治療癌症的先機。醫師表示,乳癌化療的副作用已較之前降低,同時罹癌的長輩、或是在意掉髮副作用的女性等可選擇口服化療,減少往返醫院的麻煩。若癌症病情進展較緩慢的患者還可以利用「節拍...

閱讀詳情 »

  手麻腳麻有針刺感當心維生素B12不足 不時感覺手麻、腳麻或有針刺感,同時身體又有無力感等變化,大多數人可能會與血液循環不良作聯想,然而這些肢體末端的神經症狀,都可能是與缺乏維生素B12有關。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陳龍醫師指出,維生素B12是人體神經傳導所需物質,影響神經傳導的速度。當維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膀胱老是痠痠的,一排尿就舒服許多,35歲從事金融業的陳小姐近年來就有這樣的困擾,也因此1小時最多就要跑上6趟廁所,夜間也不得好眠,夜尿多達4次,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品質,苦不堪言,就醫檢查才發現其實是間質性膀胱炎在作怪。醫師提醒,這種膀胱壁的慢性病變若置之不理,最後恐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雖然健保給付大家每半年洗牙一次,但是不少人仍舊對洗牙存在不正確的想法及觀念,尤其每次洗完牙總覺得牙齒變得很敏感,擔心是牙齒受到損傷,甚至還有人以為洗牙可以讓牙齒更潔白亮眼,所以準時預約找牙醫報到。當代牙醫診所醫師王嬿琛指出,洗牙是為了去除牙結石,避免牙菌斑持續傷害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