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抗癌治療卻冒「心」危機?! 年輕、年長罹乳癌都不能忽略它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年長的乳癌患者,抗癌過程得留意冒出「心」危機,雪上加霜。國內專精於乳癌治療並長期於台東服務的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魏銓延提醒,國內乳癌患者有7成靠化療保命,但傳統小紅莓藥物常累積心臟毒性,引發心衰竭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年長患者心臟功能不佳的發生比率不低,除需密切追蹤,也可考慮用新型化療替代。

在台灣,醫界最新統計數字,每1年罹患乳癌女性人數已經來到1萬3千人大關,目前臨床治療主要透過標靶藥物、抗荷爾蒙療法以及化療三大武器來對抗乳癌奪命。

魏銓延醫師指出,其中有約7成的乳癌患者仰賴化療,主力為小紅莓藥物,不過,除了一般人熟知的掉髮、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之外,傳統的小紅莓藥物還有一項非立即性、常被忽略的潛在副作用:心臟毒性,又對中老年患者威脅最大,恐造成不可逆的心臟傷害,甚至提高心衰竭機率。

想要避開化療的心臟毒性風險,魏銓延醫師強調,除了配合醫療團隊密切追蹤,新型化療藥物也徹底扭轉了危機,利用新技術把毒性高的藥物包覆在微脂體中,能讓藥物在送達腫瘤細織之後才開始發揮作用,大幅降低了對心臟的毒性,尤其在乳癌年輕化之下,對年輕的女性乳癌患者更一舉避免了毒性長期累積的問題。

正因為藥物包覆技術進展神速,減低化療對正常組織的傷害,目前乳癌化療早早擺脫掉過去一定掉髮、生不如死的刻板印象,門診有不少年輕患者甚至保密到家,可以早上化療,下午繼續上班,連天天相處的家人、同事都完全察覺不出她其實是個癌症病人。

魏銓延醫師說,透過手術前的輔助化療,縮小腫瘤後再切除,過去乳癌患者「少奶奶」的現象也被打破,目前已有約半數的患者都能順利保留自己的乳房,下一步更希望能提高比例到7成,鼓勵患者快丟開對化療無謂的恐懼。

魏銓延醫師提醒,國人女性罹患乳癌,家族遺傳因素占了3成,其餘皆受到飲食、壓力以及生活環境的影響,因此,家有癌症病史者,建議30歲開始就得定期篩檢,最慢不拖過40歲,東方女性乳房多屬於緻密型乳房,接受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以及核磁共振等檢查,效果皆佳。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名醫談癌》妳還在「自摸」防癌?  快拋開無用的乳房自我檢查舊觀念

不抽菸沒家族史還得肺癌? 廚房內有這些小習慣竟是無形推手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韓羽婕 羅偉哲 李新琳 /台北報導 國產疫苗的高端疫苗昨首日開打,接種情形如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下午公布最新統計數字,指預約高端疫苗民眾的實際接種率「大概有9成」,強調「施打率還算是好啦」、「我們還算是滿意」。 指揮中心統計...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儀潔 李文成 韓羽婕 羅偉哲 李新琳 王聿瀠 /台北報導 還在痴痴等何時能打到第二劑AZ疫苗的長者,有好消息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證實將開始安排一部分疫苗給第一批已到時間點該施打第二劑的高齡者使用,且會跟縣市政府合作,針對高齡者做服務,不必一定要自...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新增個案僅1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新增的案16044是因其他原因就醫,採檢後確診,目前已啟動醫院及社區調查。 案...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韓羽婕 羅偉哲 李新琳 /台北報導 國產的高端疫苗昨首日開打,卻驚傳一名陸姓網路專欄作家打完疫苗後,今(24)日上午發生身體不適,到院前死亡,引發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主動說明,目前掌握其初步有心肌梗塞的可能性,不過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