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三餐老外蔬果不足 易便秘增腸癌風險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大多選擇外食,根據2008年一項營養師公會針對全台25-40歲外食人口調查發現,9成7沒有達到天天3份蔬菜、2份水果的每日蔬果攝取建議量標準。專家表示,攝取膳食纖維的好處多多,除了避免發生脹氣、便秘等問題,還能提升免疫力,可預防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可降低大腸癌病變風險。

奇美醫院營養科臨床組長凃美瑜指出,外食族貪圖方便,大多就近選擇速食當作3餐,造成肉類、油炸、加工食品攝取過多,蔬菜攝取量又太少,導致腸道壞菌變多。而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若腸道內的壞菌多於好菌、缺乏足夠的膳食纖維,且平日水份攝取太少、運動不足,就會減少腸胃蠕動,進而產生脹氣、便秘等問題。

凃美瑜組長強調,攝取膳食纖維的好處多多,能增加腸道蠕動,縮短糞便停留在腸道,並減少糞便與腸黏膜接觸的時間,可避免發生便秘、痔瘡,以及降低罹患大腸癌機率;膳食纖維與膽固醇、膽鹽結合增加排泄,加速肝臟中膽固醇再代謝成膽酸,可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而預防心血管疾病;膳食纖維可延緩醣類的吸收,並延緩血糖上昇的幅度,進而讓血糖控制趨於穩定。

膳食纖維並可加速腸道好菌繁殖,產生短鏈脂肪酸,提供腸黏膜細胞能量來源,促進代謝功能,進而能提升免疫力。至於要攝取多少膳食纖維才足夠?凃美瑜表示,一天至少要攝取20至25克的膳食纖維。她舉例,早餐一杯牛奶加燕麥片、2片全麥吐司、一顆蘋果,約可攝取7公克的膳食纖維量;中、晚餐若各吃200公克的五穀雜糧飯、蔬菜、水果,總共約14克,就能輕鬆達到建議標準。外食族飲食則需注意食物挑選,首選建議自助餐,若選擇便當、麵食,最好加點一份燙青菜、生菜沙拉,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

凃美瑜強調,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及非水溶性,黃金比例水溶性纖維60%,非水溶性纖維40%,但也要視自己的需求搭配攝取。水溶性纖維多具有膠質、黏性,如蘋果、香蕉、山藥、燕麥、洋菜,能幫助腸道好菌繁殖、糞便形成;而非水溶性,如糙米、胚芽米等五穀雜糧,可增加腸道蠕動、糞便體積,使排便更順暢。提醒大家,如果目前你是少纖者,增加膳食纖維應該採漸進式,慢慢增加,讓腸道適應,不要一次吃太多,易造成腸脹氣或腹痛。市面上販售的纖維粉,食用時要注意需搭配足夠的水分,纖維易膨脹,有時會阻塞腸道,會感覺不舒服。

許多人發生便秘會選擇市售能促進排便的飲品改善症狀,幫助排便效果,凃美瑜則是建議民眾要注意成分標示,一般飲品含糖量高;另外,她指出,屬益菌生的寡醣,在食物中的寡醣可增加腸內好菌(益生菌)的數量,寡醣是好菌的食物,會讓好菌繁殖更多,更能促進腸道蠕動,即可達到預防便祕,整腸保健的功效,寡醣即富含在高纖蔬果或全穀根莖類如地瓜…。

腸道保健三要素:適當運動、飲水充足、足夠膳食纖維,平日注意可以讓你遠離便秘及腸癌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80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咀嚼力是防老關鍵!台灣前進文化發展協會攜手亞太牙醫教育學會、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咀嚼與吞嚥團隊推廣「健康老,從口開始」,呼籲全民重視口腔咀嚼及吞嚥能力,延緩失智症相關疾病。台灣前進文化協會理事長池國平提醒,長者應多吃營養又不會太軟的食物如核桃、毛豆,也可嚼食無糖口香糖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肌肉美學是醫美最後一塊拼圖!」針對國際醫美新趨勢,皮膚科診所院長彭賢禮分析,近來曲線雕塑風行,要達到最完美體雕效果,除減脂與皮膚緊緻,肌肉也要一併強化,近來興起的HIFEM(高強度聚焦磁能)技術,以非侵入式治療進行100%極限肌肉鍛鍊,由內到外完整雕塑曲線,他直言是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根據統計顯示,成人每天可能掉落的皮屑約有1.5公克,這樣的皮屑量能夠養活100萬隻塵蟎,加上台灣溫暖潮溼的氣候,更適合塵蟎生存,即便降低空氣溼度,塵蟎的屍體及排泄物也可能誘發鼻過敏,常見的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紅腫發癢、鼻塞、咳嗽等。 中醫師陳瑞聲表示,在台灣,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飾演漫威超級英雄「黑豹」的查德威克鮑斯曼(Chadwick Boseman),在29日驚傳因大腸癌逝世,享年43歲。根據106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已連續蟬聯12年十大癌症首位,全台每年有1.5萬人確診為大腸癌,平均37分鐘就有1人,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暨高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