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吃甜食卻一直胃潰瘍 還來是這細菌在作怪!

不吃甜食卻一直胃潰瘍 還來是這細菌在作怪!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許多胃潰瘍患者,不吃甜食生活作息正常,卻還是一直誘發胃病,當心是幽門螺旋桿菌在作怪!一名50幾歲男性長年受到反覆胃潰瘍困擾,即使甜品都不碰,不抽菸、不喝酒,辛辣食物、咖啡、茶也都忌口,不應酬也早早就寢睡覺,卻還是每2~3個月因潰瘍出血住院,檢測後確診為幽門螺旋桿菌經由抗生素制酸劑藥物殺菌之後,逾20年反覆性的胃潰瘍,從此不再發作。

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 能躲過胃酸侵蝕寄生胃部

胃酸PH值是2~3,大部份細菌在此環境下無法生存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務長、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醫師表示,幽門桿菌是一種嗜酸性的細菌,能躲過胃酸侵蝕,此菌構造有鞭毛,所以能鑽入胃裡更深的黏膜底下。

過去大家總認為潰瘍只與胃酸有關,但1990年代,2位澳洲科學家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與華倫(Robin Warren)因發現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與腸胃潰瘍的主要病因,是來自於幽門螺旋桿菌而非壓力,也讓他們榮獲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
幽門螺旋桿菌如何傳染? 經由糞口傳染性疾病

陳冠仰醫師說明,幽門螺旋桿菌會破壞胃黏膜,若此時感冒吃消炎藥、感冒藥,可能造成潰瘍。在過去衛生習慣不佳的年代裡,許多長輩將食物在嘴裡咬碎餵小孩,經由唾液造成傳染,在口裡及糞便中,都可驗出幽門桿菌,因此許少人年幼時體內就存有此菌。

特別是使用筷子的民族容易感染,曾有一對夫妻全家四口都患有幽門螺旋桿菌,因為在家裡沒有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經由口口唾液傳染,所以衛生習慣不佳與家裡環境較髒亂的民眾,皆有可能受感染。

幽門桿菌與胃癌關聯性? 罹癌率比平常高2-3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幽門螺旋桿菌訂為致癌物,陳冠仰醫師指出,基本上會有造成胃癌的機率。台灣過去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將近一千萬人有幽門螺旋桿菌,因此,早期胃癌發生比例明顯偏高,比平常人高出2至3倍,但是近幾年國健署資料發現,胃癌沒有明顯往上攀升,甚至出現微幅下降,就是因為民眾對幽門螺旋桿菌,已有一定的認知與防範。

幽門桿菌如何治療? 抗生素制酸藥物需吃14天

陳冠仰醫師強調,因為幽門螺旋桿菌喜歡酸的環境,先抑制胃酸將其消除。主要是使用口服抗生素藥物,再加上抑制胃酸藥物,但是劑量需增加,殺菌力僅達到70~80%,日後為了提高殺菌力,研發出許多新的抗生素制酸藥物。

而隨著醫學研究與進步,早期藥物都只吃7天,一直到目前為止,標準吃法為14天,除了透過胃鏡檢視成效之外,十年前開始,也可使用吹氣檢驗(碳13或碳14),得知幽門螺旋桿菌是否已消除。

【延伸閱讀】

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

【疼惜你的另一半】腸胃不適月達12次 醫:勿輕忽卵巢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0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你每天都洗澡嗎?現代人生活在一個相當「乾淨」的時代。香皂可以殺菌,家用清潔劑號稱能殺死99.9%的細菌。在人們眼裡,所有微生物彷彿都有害。有些科學家卻表示,太乾淨反而不是好事,因為這可能引發哮喘或過敏,那該如何維持其中的平衡呢? 有些微生物對人體也有益 19世紀末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 1名24歲女性,從國中開始都飽受生理痛困擾,常常痛到影響睡眠品質,甚至也無法上課,但就醫檢查都未檢查有明顯異常,因此僅能靠止痛藥解決;開業中醫診所中西醫師姜智釗指出,後來接受中醫協助後,才逐漸舒緩症狀,擺脫生理痛問題。 過瘦過胖或壓力過大 恐都為經痛誘因 在台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衛福部調查發現,半數國人營養素碘攝取不足;由於碘是維持甲狀腺功能必須營養素,營養專家則是建議,民眾在選購食鹽時,最好注意是否有含碘,以免碘攝取不足,恐有產下呆小症小孩的危險。 超過半數國人 尿液中碘濃度過低 依據國健署「2010-2013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二尖瓣脫垂患者因瓣膜較肥厚鬆弛,當左心室收縮時,部分瓣膜會突出到左心房內,造成脫垂,有時也會因瓣膜過於鬆弛,讓部分血液逆流到心房,又稱為二尖瓣閉鎖不全;開業診所精神科醫師黃偉俐指出,臨床上,二尖瓣脫垂是心臟瓣膜異常中常見疾病,約占2%至3%的人都曾有類似問題。 出現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