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又見腸病毒害童雙腳無力住院! 今年重症3/4是5歲以下幼兒

▲又見幼童染腸病毒併發重症,請家長留意幼兒重症前兆病徵並儘速送醫。(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腸病毒疫情還在流行高峰!疾管署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這名中部的2歲男童,一開始輕微發燒,隔天即出現口腔潰瘍、雙腳無力等重症症狀,所幸就醫即時,經住院治療3天已康復出院。疾管署提醒,今年重症個案當中4分之3都是5歲以下幼兒,家長務必留心。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名男童就醫後診斷為腸病毒,在診所醫師建議至大醫院就醫後收治住院,經檢驗審查確認為克沙奇A10型感染併發重症,另經專家研判為急性無力肢體麻痺(AFP)確定病例,所幸治療後病況穩定並已出院。

林詠青說,由於男童同住家人並無疑似症狀,目前研判應該是在公共場所接觸或飛沫傳染;他也提醒,今年累計26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中,有19例都是5歲以下,家長一旦發現幼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務必立即送大醫院治療,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萬4691人次,較前一周略降3.5%,已經是連續4周下降,不過疫情仍處於流行高峰期。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說,今年的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中,以感染腸病毒71型最多,目前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則以克沙奇A群為多,不過,近期全國腸病毒71型個案人數仍多,亦高於2016到2018年同期,但以輕症及散發病例為主。

疾管署提醒,預防腸病毒最好的方法是大人小孩都要用肥皂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並應注意居家環境清潔及通風,以降低感染風險。此外,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若不幸感染到即將來臨的流感,衛生機關每年都會準備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以協助民眾早日康復,但因備量有限,可以接受公費藥劑有資格限制。疾病管制署表示,即日起至 2015 年三月底,將在原有的適用對象之中,再擴大兩類民眾也可以免費使用,並將視疫情狀況隨時調整擴大適用期間。 原先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對象有...

閱讀詳情 »

忍不住就是想吃一些高熱量、富含葡萄糖食物?這不一定是你「有意識」的錯,而是大腦自然演化的結果。學界發現腦部的食慾調節中樞會受到特定化合物影響,讓我們更想吃充滿熱量的食物。除了源頭管理,科學家也發現另一種來自中草藥的化合物可以加速燃燒脂肪,兩者同樣都可以在未來成為研發新藥的線索。 找到大腦渴望熱量的原...

閱讀詳情 »

慢性尿道發炎是女性常見的病症,但卻有百分之一到三的女性還可能因此發生尿道憩室,進一步發炎甚至有結石生成。醫師表示尿道憩室一般不難發現,但曾收治過一名有結石且長到 5×3 公分那麼大,是因為中年喪偶多年沒有性行為才沒發現,估計結石至少已長了五年。 尿道憩室 (urethral diverti...

閱讀詳情 »

生命終了前的種種醫療措施,究竟真能延長生命,還是延長病患的痛苦?面對要不要拔管的當下,病患家屬究竟是下不了決心、不知道真相,還是怕被罵「不孝」?民間團體推出「醫病五溝通」衛教單張,讓面臨關鍵時刻的家屬提早做好準備,甚至讓病患自己做出決定,避免讓家人乃至於救人為業的醫師陷入不可承受之重。 醫病溝通落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