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又見腸病毒害童雙腳無力住院! 今年重症3/4是5歲以下幼兒

▲又見幼童染腸病毒併發重症,請家長留意幼兒重症前兆病徵並儘速送醫。(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腸病毒疫情還在流行高峰!疾管署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這名中部的2歲男童,一開始輕微發燒,隔天即出現口腔潰瘍、雙腳無力等重症症狀,所幸就醫即時,經住院治療3天已康復出院。疾管署提醒,今年重症個案當中4分之3都是5歲以下幼兒,家長務必留心。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名男童就醫後診斷為腸病毒,在診所醫師建議至大醫院就醫後收治住院,經檢驗審查確認為克沙奇A10型感染併發重症,另經專家研判為急性無力肢體麻痺(AFP)確定病例,所幸治療後病況穩定並已出院。

林詠青說,由於男童同住家人並無疑似症狀,目前研判應該是在公共場所接觸或飛沫傳染;他也提醒,今年累計26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中,有19例都是5歲以下,家長一旦發現幼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務必立即送大醫院治療,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萬4691人次,較前一周略降3.5%,已經是連續4周下降,不過疫情仍處於流行高峰期。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說,今年的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中,以感染腸病毒71型最多,目前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則以克沙奇A群為多,不過,近期全國腸病毒71型個案人數仍多,亦高於2016到2018年同期,但以輕症及散發病例為主。

疾管署提醒,預防腸病毒最好的方法是大人小孩都要用肥皂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並應注意居家環境清潔及通風,以降低感染風險。此外,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圖-圖片翻攝自leehongyi.blog.163.com)   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朋友圈的各種刷屏不斷挑逗人們的味蕾。王女士也是一名饕餮客,去年夏天吃蝦子時,舌頭被蝦殼劃傷出現「破潰」,她試遍了各種藥物都不見好轉,還逐漸長出了一個小結節,結果去醫院一檢查竟然被確診為舌癌。 &...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陳聖傑 黃豆、黃豆芽和催芽黃豆的差異性,許多人不清楚常混為一談,黃豆是豆類而黃豆芽是菜類,催芽黃豆(約0.5cm)與黃豆相似可製成豆漿和豆製品,所謂催芽穀物通常被稱為低普林食物,日本曾有醫學及學術性報導稱「催芽豆製品」,其生長激素甦醒時營養素即倍增,但影響健康的普林值卻大幅...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人身體強壯,另一些人則容易生病,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所謂的「體質」差異呢?大多是因為免疫力不同的緣故。美國《預防》雜誌此前刊出的「破壞免疫系統的9個習慣」,指出免疫力跟人們的生活習慣是緊密相關的。  1.生活中缺少歌唱 唱歌有助於提高人的免疫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