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味精真的會傷身?  你會口渴是因為「它」

吃味精真的會傷身? 你會口渴是因為「它」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注重健康的外食族到餐館或麵攤點餐時,都會擔心店家在餐點裡加味精,深怕一旦味精吃太多,會有口渴、頭痛、心悸等過敏症狀出現等現象,甚至有人傳言吃味精會中毒或是致癌;但味精吃多了,是否真的會傷身?

味精屬調味劑功能的食品添加物 天然食物中也含有

食藥署在食藥闢謠專區中指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麩胺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亦稱為谷氨酸鈉或麩酸鈉,具有獨特的鮮味,是屬於調味劑功能的食品添加物。

其實,許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麩胺酸鈉,例如番茄、乳酪或乳製品、蘑菇、玉米、青豆、肉類等;味精過去的生產方式是從海藻提取和麵筋水解,現在則以澱粉、糖蜜為原料,以微生物發酵而製成。

吃味精口乾舌燥全因鹽 極高劑量麩胺酸鈉才會引急性中毒

根據國際麩胺酸鈉資訊服務單位(IGIS)研cc究,即使料理完全不添加味精,我們每天正常的飲食中大約會攝取到20克的麩胺酸鈉。而在動物實驗中,只有在非常高劑量的麩胺酸鈉才會引起急性中毒,但沒有顯著的慢性毒性、致畸胎性或基因毒性,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於1995年公佈食用正常消費量的味精對人體無害,且無任何證據顯示食用味精和任何慢性疾病有關。

此外,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味精的麩胺酸鈉成分含有「鈉」,一般人使用味精時,都是和鹽一起使用,同時吃進鹽和味精,極有可能造成攝取的鈉含量過高,因而許多人吃完味精會口乾舌燥,其實是因為鈉攝取過多的緣故。

味精鈉含量較食鹽少 3大族群仍應慎食

然而,不少業者看準現代人不敢吃味精,紛紛開發了用來替代增鮮提味的調味品,如高鮮味精、雞精粉、柴魚粉、香菇粉等,黃淑惠說,相較於味精的麩胺酸鈉,這些產品中也會有麩胺酸鈉,再加部分核苷酸鈉、肌苷酸、鳥苷酸,同樣具有鈉含量,代謝之後還會產生普林,與傳統味精並無二致,甚至可能還含有其他人工添加物。

不過,食藥署提醒,若為高血壓、心臟病、肝腎臟等疾病的限鈉患者,味精的含鈉量(13%)雖然只有食鹽(39%)的三分之一,烹調用量也比食鹽少,但是仍應遵從醫師指示,減少食鹽與味精的攝食量,避免攝食過量的鈉。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遠離骨質疏鬆症 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是關鍵

不敢做切片? 攝護腺MRI,精準揪出男人「長壽癌」

兒童視力大魔王 醫:姿勢、時間、距離、光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3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8)日說明新增1例感染源不明的本土病例,是住在嘉義30多歲男性。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衛生單位共匡列採檢27人全數陰性,同時有21人需要隔離。 匡列採檢27人全部陰性 21人需要隔離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新增1例COVID-19確診個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1歲張小姐,二年前皮膚開始出現乾癬狀況,不到一年的時間,手指和膝蓋關節變得腫脹疼痛,腳跟和下背也會疼痛,特別是清晨起床時最嚴重。起初接受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治療,但服藥後有明顯的噁心厭食等副作用,皮膚和關節的不適狀況也沒有改善。後經評估使用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治療一個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衛福部16日預告「藥費部分負擔調整方案」,其中慢箋部分,第一次調劑之藥費與一般藥品合計後,採比率20%定額計收,若在診所與地區醫院領取,收費上限200元,但藥費在100元以下免收,若在區域醫院與醫學中心領取,收費上限則是300元;然而,第二、三次調劑,原先規劃在醫學中心和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18)日新增1例本土病例,74例境外移入,包含36例落地採檢。這1例本土為不明感染源傳播鏈,因此國內不明感染源傳播鏈增加1條。另外3月7日實施檢疫10天後,今天第10天,首批出關旅客在昨17日全數完成採檢。據統計7日入境的旅客中有12人確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