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號老帶血! 小孩也會長大腸息肉

大號老帶血! 小孩也會長大腸息肉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17歲的青少年,從13歲開始就有血便症狀與貧血問題,日前因大量血便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兒科急診就醫,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在升結腸有一個1.2公分大的息肉,接受內視鏡切除後,血便症狀緩解。

排除肛裂及痔瘡 長期血便恐是大腸長息肉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陳和昇醫師表示,該名少年平時大便習慣良好,肛門檢查沒有肛裂及痔瘡,曾在14歲接受過直腸乙狀結腸鏡檢查、梅克爾憩室掃描、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等檢查,均沒有發現病灶;此外,其沒有大腸息肉及大腸直腸癌家族病史,也曾經在血液科醫師門診追蹤治療缺鐵性貧血;最後在大腸鏡檢查後,病理報告確診是幼年型息肉。

幼年型息肉9成為良性 無痛鮮血便是症狀

兒童青少年時期發現的息肉超過95%以上是幼年型息肉。陳和昇醫師指出,幼年型息肉多為良性,與成人常見的腺瘤性息肉不同,其症狀多為無痛的鮮血便。在全段大腸都可能會發生,但最常好發於左側的大腸,大部分位於直腸乙狀結腸。

絕大多數的幼年型息肉,是小於5個的孤立性息肉,如果超過5個以上有可能是幼年型息肉症,若合併有家族史以及口腔黏膜色素沉澱,則有可能是PJ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建議定期接受追蹤檢查。

兒童大腸鏡檢有風險 需經小兒腸胃科評估

有些醫師會利用乙狀結腸鏡檢查,若直腸乙狀結腸沒有發現病灶,且持續有血便症狀,便應接受完整大腸鏡檢查,但兒童大腸鏡大約有千分之一的風險發生腸穿孔。陳和昇醫師建議,有長期血便的兒童、青少年應尋求小兒腸胃科醫師診察原因;若評估後有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建議選擇在大醫院進行,一旦發生併發症可及時處理。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3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又到了感冒的季節,每年流感大約在11月底進入流行高峰,由於每年都有100多人死於流感併發症,1000多人因流感併發症住院治療,流感的威力不容小覷。中醫講究個人體質的差異,若要以中藥材調體質,建議還是請醫師開立中藥材服用。此外,在平日的飲食上,可以依據食材的性味不同,保養身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大部分人對麻醉一詞,恐怕只有不痛的一般概念,然而麻醉絕對不只是讓病人「不痛」或睡著,麻醉過程中其實存在許多風險,最嚴重恐導致死亡,絕對不能輕忽。高雄長庚醫院麻醉科醫師張國安提醒,多認識麻醉風險,和麻醉醫師詳細溝通,才能評估適合的處置方式。   張國安解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36歲鄭姓婦人,結婚時就希望能懷孕,但努力1年卻一直無法如願,到鄰近婦產科診所檢查,發現輸卵管異常,平時月經也不正常,開始尋求各醫療院所進行多次試管嬰兒,卻無法成功受孕;來到童綜合醫院不孕症暨生殖醫學中心,由汪文生主任進行治療,成功在八月底,順利產下一名健康男寶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前列腺癌被喻為老男人癌症,隨著人口老化,罹癌人數逐年升高,目前已是台灣男性常見癌症排行榜第6名,晚期癌友治療多以荷爾蒙療法,如同化學去勢,但2至3年後若產生抗藥性勢必復發,國家衛生研究院證實,蜂膠萃取物「咖啡酸苯乙酯」(CAPE)有助於降低復發及轉移,甚至有機會改善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