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然乳製品怎麼會含「反式脂肪」? 原來關鍵在於牛、羊的消化道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反式脂肪影響心臟健康,早是公認的健康殺手,能避就避,但相信有人曾有過這種經驗,天然ㄟ尚好,明明就已經刻意挑選市售標榜天然的乳製品,怎麼還在營養標示中看到有反式脂肪?反倒是加工食品卻標示零反式脂肪?叫人看得一頭霧水,食藥署解惑,原來因為牛羊特殊的消化作用,牧草發酵也會產生反式脂肪。

目前包裝食品依「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規定,於營養標示內應標示反式脂肪項目,無論來源是天然或加工氫化產生的非共軛反式脂肪含量皆須標示。

食藥署在闢謠專區中指出,原來天然的反式脂肪是因為牛、羊等反芻動物特殊的消化道細菌作用,會將牧草發酵產生反式脂肪。

至於人工的反式脂肪,則主要來自於經過氫化的植物油,其氫化過程會改變脂肪的分子結構,儘管優點是會讓油更耐高溫、穩定性增加,且增加保存期限,但同時也會因為不完全氫化而產生反式脂肪。食藥署強調,許多研究證實,攝取反式脂肪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具相關性。

因此,衛福部自去年7月1日起,規定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部分氫化油)。

食藥署說,如果食品中確實沒有反式脂肪,或符合規定中得以零標示的條件,營養標示中的反式脂肪含量就可以標示為0,提醒消費者選購時一定要留意產品的成分、營養標示等資訊,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食品,以免增加健康負擔。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後遺症不只腰痠背痛 研究:平日久坐逾8小時憂鬱、焦慮飆高

超級細菌難再躲藏了 林口長庚開發「AI抓菌」準確性8成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蠟狀芽孢桿菌是一種可以產生毒素的細菌,是導致食物中毒的最常見原因之一,而由它引起的病症也被稱為「炒飯綜合症」。根據2019年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雜誌上的一篇的文章,美國每年估計有63,000例由蠟狀芽孢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然而,絕大多數病例沒有被記錄,因為癥狀通常...

閱讀詳情 »

由冠狀病毒所引起的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屬於高危險性的人畜共通傳染病,致死率將近4成,迄今仍無疫苗或藥物可治,現今已於歐、美、亞、非洲等地發生數千個感染病例。中央研究院與台大醫院攜手合作,結合奈米科技及冠狀病毒研究,在疫苗上獲得重大突破。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胡哲銘、臺灣大...

閱讀詳情 »

家住澎湖的72歲許阿嬤3年前開始有乾咳、喘不過氣症狀,但她總以為是小感冒,只到藥局拿止咳藥應急,不料近來咳喘狀況日益惡化,甚至「每天2點就起床等天亮」,好在經兒子安排返台治療,診斷為氣喘作祟,服藥後症狀改善,醫師提醒,感冒與氣喘不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黃建文主任表示...

閱讀詳情 »

62歲的陳伯伯日前在浴室不慎跌倒,送醫急診確診為6根肋骨斷裂,其中2根肋骨斷成3截,只要大聲講話或呼吸就會劇烈疼痛,連自行下床都成難事。馬偕紀念醫院外傷科、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楊于慧表示,3根以上多重肋骨骨折,且明顯錯位的病人,必須妥善解決疼痛困擾,因為,一般人每天呼吸次數達2萬次以上,否則在吸氣及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