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姿勢不良恐引來頸性眩暈 這些族群應特別小心

姿勢不良恐引來頸性眩暈 這些族群應特別小心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姿勢不良,小心出現「頸性眩暈」!耳鼻喉科醫師在門診中觀察到,有些人長期低頭工作、滑手機,竟出現眩暈症,經過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是長期姿勢不正確引發骨刺,一轉頭,頸椎骨刺壓迫到供應內耳器官的血管,即頸動脈血管,加上因過勞干擾自律神經系統,便產生「頸性眩暈」,找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分析,像作業員、工程師等需要經常維持同一姿勢的職業,或者長時間低頭、用不正確姿勢滑手機、使用3C產品,長期下來便可能造成頭頸部血流不暢而引發「頸性眩暈」。

 

值得注意的是,眩暈的成因很多、類型各不相同,其中以梅尼爾氏症為誘發眩暈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宏信指出,多數眩暈為內耳平衡系統異常造成,一旦發作,患者常感覺到頭昏或天旋地轉,連站也站不住,生活大受影響,有時連學業、工作都出問題。

 

李宏信解釋,許多眩暈患者因內耳淋巴液分泌旺盛,導致內耳大量積水,此時血流又因膽固醇、血脂過多而受阻,加上生活壓力促使血管緊縮,血流狀況更差,若內耳組織缺乏血液、營養供給,容易導致神經萎縮、壞死,治療就會更棘手,患者眩暈症發作頻率也會增加。

 

眩暈症之主因是內耳血流受阻所造成內耳功能退化所引起的,李宏信說明,在治療上以會藥物幫助打通血路,促進血液循環、滋養神經。在血液循環藥物的幫助下,內耳血管會逐漸恢復正常血液供給及神經功能,內耳平衡系統也會逐漸恢復作用。當內耳淋巴積水情況較嚴重時,可搭配利尿劑,以排除體內多餘鹽分、水分,降低淋巴液積水的壓力問題,症狀就會減輕。

 

一般而言,眩暈患者只要持續服藥控制,內耳的循環都能得到改善,以達到治療目的,並輔以飲食、生活習慣調整,多數患者便能擺脫眩暈之苦。李宏信補充,若服藥控制後,症狀依然反覆發作,嚴重影響生活,也可考慮手術治療,即所謂內耳鑽開引流減壓術,以提升治療成效。但因為手術部位接近腦部,必須謹慎以待,且也常復發,除非是藥物已無法抑制情況下,不建議作為首要選擇,術前謹慎評估很重要。

 

現在年輕人因工作壓力、緊張、焦慮或長時間沉迷電玩,容易引發眩暈症,平時宜保持身心平衡及睡眠充足,當症狀發作時,頭部不要轉動太快,需平靜休息。輕微者可自然痊癒,嚴重者可配合藥物幫助改善,但時常易復發令病人懊惱,對經常復發者建議須長期服藥,才能恢復正常生活。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建議,眩暈患者作息要盡量穩定、規律,避免晝夜顛倒,飲食要盡量少油、少鹽,並保持規律運動、舒解壓力,出現眩暈時,最好盡早就醫,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患者接受治療過程必須要有耐心,症狀方能獲得改善。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天氣濕冷,好像穿再多衣服都不能保暖,原來是因為體內的濕氣太重在作怪!若這時,加上外來的「外邪」濕氣,讓身體更加的畏寒,也就難怪穿再多還是冷!中醫師建議,對於經常感到畏寒的人,可利用年假在家的時間,準備簡單的食療來暖身,還可以減肥,可說是一兼二顧。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醫美整形技術越來越發達,台灣「整形達人」雜誌與大陸「悅美網」特別於日前舉辦兩岸醫美頒獎交流晚會,兩岸的整形達人在北京大會師,為兩岸醫美交流跨出一大步!這次的兩岸年度頒獎典禮,將近300餘名海峽兩岸知名醫師與專家共襄盛舉,被號稱為醫美界的奧斯卡。此次醫美整形達人頒獎典禮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注重養生,常會購買保健食品,尤其魚油富含Omega-3,包含EPA及DHA,不但能保養心血管,對於心臟、免疫系統、發炎症狀、氣喘、乾眼症、大腦發育、產後憂鬱症等,都有所助益;不過,坊間產品眾多,民眾該如何挑選呢?藥師建議,魚油來源選擇小型魚、添加維生素E,並認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關將近,由於連假期間長,許多民眾早已摩拳擦掌規劃出遊行程。但在愛美人士眼中,假期前夕反倒成了修修臉的好時機。根據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統計,每到連假或過年前夕,美容醫學的門診量不僅比平常增加2~3成,預約人數更是翻倍成長;其中又以恢復期短的微整療程,最受民眾青睞。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