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嬰兒診斷出血管瘤 複合手術及多專科治療助攻

嬰兒診斷出血管瘤 複合手術及多專科治療助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兒童神經重症牽涉的領域很廣,疾病種類繁多而個案數少,需要兒童神經內外科和多部科的介入,整合式的診查、治療和追蹤。臺中榮民總醫院引進全美國長年排名第一的兒童醫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哈佛大學的教學醫院)與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等國際兒童醫學重鎮的診療、追蹤模式,能夠提供在地、及時、長期且多面向的專業醫療服務。

一月嬰有血管瘤 醫療團隊齊發

小俊1個月14天男嬰,體重4.59公斤,24天大有右顳腫塊,兩週內快速變大,有食慾下降 (90->40cc/Q4H)、嘔吐、煩躁,收入新生兒加護中心由王德明主任診治。2020年9月磁振造影(MRI)顯示顱骨有大腫瘤,最大直徑5公分,壓迫腦幹、侵犯頭骨,腫瘤內有出血、血管豐富、有中腦膜動脈充血。因顧慮手術直接切除大腫瘤造成嬰兒承受不了的出血,經做活體組織切片,病理診斷為血管瘤,使用藥物使腫瘤縮小,並安排復健,促進腦神經發育。

兒童開顱手術 先使用藥物治療縮小腫瘤

2020年10月在複合手術室進行嬰兒麻醉與栓塞,由兒童心臟科詹聖霖主任置入導管,介入性腦血管外科崔源生主任進行經動脈血管栓塞。栓塞後三週,電腦斷層顯示腫瘤內出血吸收,腫瘤體積減少。在藥物使用下,在栓塞二個月後,腫瘤厚度由4.5公分降至1.8公分,腦幹減壓,此時小俊已養壯到體重6.65公斤,2020年12月由兒童神經外科周育誠主任進行開顱手術完全切除腫瘤;術後恢復良好,已追蹤將近一年。

治療嬰兒血管瘤 生長位置是關鍵

「嬰兒血管瘤」因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而產生,嬰兒血管瘤好發於頭頸部,約佔50%,其他身體部位也可能有,但嬰兒血管瘤長在顱骨很少見,佔顱骨原發良性瘤的2%。治療目標為預防或逆轉危及生命或功能的併發症,防止或儘量減少殘留皮膚變化造成的毀容,儘量減少患者和家屬的心理壓力,充分治療潰瘍以儘量減少疤痕、出血、感染和疼痛。

複合手術室 跨科別分階段治療

至於「嬰兒血管瘤」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手術、栓塞等,而針對少見在顱骨且造成腦幹壓迫的嬰兒血管瘤,因腫瘤血管豐富,為降低嬰兒手術大失血的風險,運用尖端醫療的複合手術室,及多專科分階段治療,讓嬰兒得到較安全而適切的治療。

【延伸閱讀】

良性肌瘤也可能影響生育 達文西手術「留子宮」不留疤

HER2陽性新標靶 轉移性乳癌治療新紀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交友軟體盛行,許多年輕人除了上網外,交友APP也成為找性伴侶或揪團開轟趴的工具之一;令人擔憂的是,透過這些交友工具就能找到「最方便」的性對象,事後各奔東西,不少人享受這種短暫且不須負責的性關係,但也有人因性伴侶過多,不小心感染性病甚至愛滋,後悔莫及;若染上愛滋,可能連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許多民眾出現眼睛乾澀、搔癢、易流淚等乾眼症的症狀時,常會自行購買人工淚液,點了卻發現症狀並沒有太大的改善,甚至有愈點愈乾的感覺。眼科醫師指出,這些乾眼症患者,可能不僅是淚水分泌量不足,而是瞼板腺功能異常造成的乾眼症,這時眼睛不只缺水也缺油,最好就醫詳細檢查造成乾眼症的真...

閱讀詳情 »

這個太有用了!醫院醫生和護士都不願說的醫學小常識,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1 牙齒變白2 怎麼戒菸3 怎麼醒酒4 怎麼戒酒5 怎樣除去口臭6 嗓子啞了怎麼辦7 牛皮癬8 牙痛絕招9 鼻子流血怎麼辦10 魚刺卡喉11 腳氣小竅門12 病後耳聾、耳鳴13 控製糖尿病新方法14 睡覺打呼咬牙15 腳臭、腳...

閱讀詳情 »

2014年12月8日,劉嘉玲迎來了她的49歲生日。帶你重溫嘉玲的青澀歲月,並祝福劉美女生快樂! 劉嘉玲,中國香港影視演員。1965年12月8日生於江蘇蘇州,祖籍廣西容縣。曾為體操選手,就讀蘇浙中學,1980年隨父母赴香港。1984年畢業於香港無線訓練班第12期。 1983年,劉嘉玲參演TVB電視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