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嬰兒診斷出血管瘤 複合手術及多專科治療助攻

嬰兒診斷出血管瘤 複合手術及多專科治療助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兒童神經重症牽涉的領域很廣,疾病種類繁多而個案數少,需要兒童神經內外科和多部科的介入,整合式的診查、治療和追蹤。臺中榮民總醫院引進全美國長年排名第一的兒童醫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哈佛大學的教學醫院)與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等國際兒童醫學重鎮的診療、追蹤模式,能夠提供在地、及時、長期且多面向的專業醫療服務。

一月嬰有血管瘤 醫療團隊齊發

小俊1個月14天男嬰,體重4.59公斤,24天大有右顳腫塊,兩週內快速變大,有食慾下降 (90->40cc/Q4H)、嘔吐、煩躁,收入新生兒加護中心由王德明主任診治。2020年9月磁振造影(MRI)顯示顱骨有大腫瘤,最大直徑5公分,壓迫腦幹、侵犯頭骨,腫瘤內有出血、血管豐富、有中腦膜動脈充血。因顧慮手術直接切除大腫瘤造成嬰兒承受不了的出血,經做活體組織切片,病理診斷為血管瘤,使用藥物使腫瘤縮小,並安排復健,促進腦神經發育。

兒童開顱手術 先使用藥物治療縮小腫瘤

2020年10月在複合手術室進行嬰兒麻醉與栓塞,由兒童心臟科詹聖霖主任置入導管,介入性腦血管外科崔源生主任進行經動脈血管栓塞。栓塞後三週,電腦斷層顯示腫瘤內出血吸收,腫瘤體積減少。在藥物使用下,在栓塞二個月後,腫瘤厚度由4.5公分降至1.8公分,腦幹減壓,此時小俊已養壯到體重6.65公斤,2020年12月由兒童神經外科周育誠主任進行開顱手術完全切除腫瘤;術後恢復良好,已追蹤將近一年。

治療嬰兒血管瘤 生長位置是關鍵

「嬰兒血管瘤」因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而產生,嬰兒血管瘤好發於頭頸部,約佔50%,其他身體部位也可能有,但嬰兒血管瘤長在顱骨很少見,佔顱骨原發良性瘤的2%。治療目標為預防或逆轉危及生命或功能的併發症,防止或儘量減少殘留皮膚變化造成的毀容,儘量減少患者和家屬的心理壓力,充分治療潰瘍以儘量減少疤痕、出血、感染和疼痛。

複合手術室 跨科別分階段治療

至於「嬰兒血管瘤」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手術、栓塞等,而針對少見在顱骨且造成腦幹壓迫的嬰兒血管瘤,因腫瘤血管豐富,為降低嬰兒手術大失血的風險,運用尖端醫療的複合手術室,及多專科分階段治療,讓嬰兒得到較安全而適切的治療。

【延伸閱讀】

良性肌瘤也可能影響生育 達文西手術「留子宮」不留疤

HER2陽性新標靶 轉移性乳癌治療新紀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一般人認知的百分百果汁,通常是以完整水果榨取而成;而超商、賣場常見的包裝果汁,有100%、70%、乃至10%等不同比例果汁含有率,其實是依照主管機關公佈的CNS2377標準規定標識,完整揭露果汁含有率,若是標識不明確,則可能受罰,以確保消費者權益。濃縮果汁=還原果汁 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乾癬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由於體內免疫細胞發生發炎反應,進而導致皮膚與關節病變。根據研究指出,約有30%乾癬病患合併關節炎症狀,然而,乾癬性關節炎診斷困難,容易錯失早期診斷的機會,隨著疾病進展,關節將有高風險受到無法復原的損傷,嚴重者還可能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美國一名63歲老翁,在人行道摔傷屁股,雖能行走但膝蓋會痛,求診紐約林肯醫院急診。醫師先拍了幾張骨盆的X光來檢查骨折,竟發現老翁的陰莖內有疑似骨頭的鈣化組織,但醫師要進步一診斷前,老翁卻拒絕並離開醫院。美國貝魯特大學醫師Georges El Hasbani發表這份案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台灣乳癌好發45-69歲,中位數為53歲,約莫有5成為停經前乳癌患者,其中又將近1成是晚期乳癌。過去晚期轉移的荷爾蒙陽性患者多會選擇接受抗賀爾蒙藥物加上化學治療的全身性療法,但因為副作用、外觀與生活品質受到顯著影響,甚至放棄治療。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暨台北醫學大學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