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的性格從娘胎裡決定了? 兒科醫師這樣說

孩子的性格從娘胎裡決定了? 兒科醫師這樣說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受訓期間的年輕兒科醫生和婦科醫生,最早學到的技巧之一,就是評估新生兒出生後頭幾分鐘的生理狀況。當我還是個新手小兒科醫生時,這是我最喜歡、也最珍惜的工作—迎接這個未曾謀面、出生時渾身通紅、尖聲哭喊、名副其實是乳臭未乾的新新人類,來到這個明亮、喧鬧的世界,而我是為他做檢查的第一個人。

在邁向人生這條漫長的單程通道之時,誕生的這一刻永遠具有神聖的重大意義。兒科醫生除了是這一刻的見證者以及腳趾頭和手指頭的點算人之外,更是新生兒狀態的評估者。

愛普格評分 透露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新生兒的正式兒科評估採用的是「愛普格評分」(Apgar score)法,評分的時機是出生後的一到五分鐘之內,分別統計五個生理功能領域的評分。大部分寶寶的愛普格分數都落在七到十分,失分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嘴唇、手或腳略微呈現藍色;肌肉屈曲活力不足;或是對刺激反應有些疲弱。七分以下的寶寶,可能需要更積極而迅速的刺激或復甦措施,包括溫暖可保溫的搖籃,或是抽吸呼吸道。低於四分的寶寶,則可能要插入呼吸管以輔助呼吸,甚或是更罕見地,需要開始實施外部心臟按摩。早產兒以及有先天感染或畸型的寶寶,愛普格分數可能極低,這些是做為必要醫療因應措施在強度和時效性的指引。

然而,特別耐人尋味之處在於,愛普格評量的項目(如心跳、反射和手腳的血液循環等),在某個程度上,都是人在面對壓力處境時由戰或逃系統(自律神經系統)所控制的反應。愛普格的每個評分(即縮寫裡每個字母所代表的評量項目),或多或少反映了在出生時,寶寶暴露在生理壓力源之下(可能也有情緒上的壓力)的身體調適狀況,而低分代表了戰或逃反應出現適應不良。畢竟,對於胎兒來說,出生是空前的極端經驗,而顯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還有我們在個人的生物作用下會變成什麼樣的人,能透露最多訊息的,往往正是極端經驗。

我們都在哭喊聲中 展開人生首次壓力測試
有鑑於全都在尖叫哭喊聲中,我們以一次壯烈的壓力測試反應展開人生,我們不得不猜想,愛普格評分除了顯現我們的口鼻是否需要抽吸,或是身體是否擦乾並保持溫暖之外,還能否透露更多訊息?假設較低的分數其實反映了適應力較低、補償力較低的戰或逃反應,那麼除了新生兒窒息,或許它們也能告訴我們更多其他事情,像是關於寶寶對將來無所不在的壓力,會不會出現適應不良的反應傾向?如果這是真的,那麼總分從○到十的愛普格分數,除了預測新生兒呼吸窘迫之外,或許也能預期更全面、在發展上更久遠的未來。我們離開子宮的第一刻反應,是否已隱約預告生命展開後的走向?

這正是我們想說的!我的博士班學生和前博士後研究人員共同進行一項流行病學研究,以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將近三萬四千個孩童,出生後五分鐘內進行分數從○到十的愛普格評分,再拿該分數和該孩童五歲時導師的評估報告相比,愛普格評分和五歲孩子的各種發展強弱是否有關聯?例如,愛普格評分為七的孩童(分數反映他們出生時,手或嘴唇或許有點藍,哭聲略微缺乏活力),他們的老師指出這群七分的孩子發展較弱之項目,會比愛普格分數落在九或十分的孩子多。

類似的,愛普格分數為六的幼兒園孩童(輕微的新生兒窒息,造成嘴唇和手部呈藍色、哭聲微弱和心跳較慢),老師報告的發展中,較弱之項目則少於分數三或四分的同儕。重要的是,提出發展報告的老師,對於學生五年前的愛普格評分毫不知情。這份教師報告裡的發展弱點,包括了遵守規定或指示的能力略低;坐不住,無法專注;對書籍和閱讀相對缺乏興趣;或是無法適當握筆或運筆……等諸如此類。

愛普格量表裡每降低一分,身體、社會、情緒、語言和溝通等發展領域,在五年後(也就是入學的第一年)全都反映出明顯的不足。早產兒或出生時體重過輕的嬰兒,一如預料,愛普格分數較低,即使這些變項在經過統計方法調整後,其結果與發展之間的關聯依舊成立。出生時戰或逃反應不穩定或生理復原能力較差的嬰兒,通常長大後就會較為羸弱。

(本文摘自/蘭花與蒲公英:讓孩子的敏感天性,成為肯定自我、發揮潛力、強化韌性的助力/時報出版)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疫期猖狂滑手機 眼科權威陳瑩山提4護眼對策

血糖控制好,新冠肺炎不驚慌 醫師建議糖友這樣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1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佳佳是位28歲俏佳人,但在她心裡頭卻有著陰影,像是在公車上,她怯生生地站在角落,深怕有人靠近;也怕跑完業務後進辦公室,她努力地遮掩,希望那來自腋下的「味道」能乖乖待住。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許修誠,施以微波熱能抑汗,讓她擺脫多汗與狐臭,重展自信人生。 止汗劑治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根治癌症、預防癌症真的有希望!日前台灣大學宣布,將與美國南坦集團、永齡基金會3方共同攜手啟動「2020攻克癌症登月計畫」,建立華人基因大數據,並導入癌症精準治療的GPS研究,以最快速發展新藥及疫苗,拯救廣大癌症患者,甚至根治、預防癌症。 鴻海捐贈高速運算中心 永齡健康...

閱讀詳情 »

10/16將專訪出道25年、人稱「美聲王子」的林志炫11月初將於小巨蛋舉辦演唱會,由於台北場是今年巡演最終站,他透露屆時演唱會樂隊人數編制將從30人提升到50人,而且還會和專業模特兒合作,對於演唱會砸下多少重金,林志炫儘管三緘其口,但仍熬不過主持人林益如的追問,他表示:「我們不要以金額來說,用另一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 依據國民健康署102年辦理「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過去一年老人家跌倒比率高達16.5%,有過半跌倒經驗竟然都是發生在家中!跌倒原因包括了居家環境及慢性病,根據研究顯示相較於沒有慢性病者,罹患2種以上慢性病者其跌倒風險約為1.88倍!  居家十大安檢表 找出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