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寶寶感染鵝口瘡 哺乳媽也要做治療

寶寶感染鵝口瘡 哺乳媽也要做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媽媽帶著兩個月大的寶寶回診打預防針,檢查的時候發現嘴巴內側黏膜跟舌頭上有異常的白色斑塊,媽媽說寶寶這幾天比較容易哭鬧,奶量也比之前減少。醫師診斷為鵝口瘡,是因為白色念珠菌咸染,經給予抗黴菌藥物塗抹治療後,即恢復正常;醫師並提醒,寶寶感染鵝口瘡,媽媽也要做治療。

白色念珠菌是黴菌 鵝口瘡易跟奶垢混淆

白色念珠菌是臺灣常見的黴菌致病源之一,鵝口瘡則是白色念珠菌的局部感染,好發於兩頰內側的口腔黏膜、舌頭及上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柯婷蓉表示,鵝口瘡外觀看起來是白色斑塊,很容易跟一般奶垢混淆,要區分是奶垢或是鵝口瘡,可以用棉棒或是濕潤的紗布輕輕擦拭,奶垢一般能夠輕易地去除,倘若是鵝口瘡則會持續附著在黏膜上,若用力擦掉白色斑塊,底下的黏膜會發紅甚至有出血點。

嬰兒是好發族群 寶寶會不愛喝奶

鵝口瘡常見於免疫缺陷的病人,但一般健康的嬰兒是好發族群。柯婷蓉醫師指出,大多數被感染的嬰兒不會有明顯的不舒服,部分嬰兒可能會變得容易哭鬧甚至不愛喝奶;若是親餵的寶寶,口腔裡的念珠菌也會附著在媽媽的乳頭上,當媽媽的乳頭有念珠菌感染時,可能會有局部輕微紅腫、刺痛,或是媽媽親餵時異常疼痛等狀況,但這些症狀通常頗輕微,很容易被忽略。

親餵寶寶有鵝口瘡 媽咪要一併治療

因此當發現親餵的寶寶有鵝口瘡時,媽媽的乳頭也要一起治療。柯婷蓉醫師進一步指出,治療方式為使用抗黴菌的藥物直接塗抹在嬰兒的口腔黏膜,還有親餵媽媽的乳頭上,一般治療的療程約是7-14天,其他像是嬰兒口腔會接觸到的物品,例如奶嘴、奶瓶、固齒器或是玩具等都要徹底消毒,餵奶後的口腔清潔也是預防鵝口瘡的重要步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7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之前曾經因為趕時間而不小心仆街,除了感覺疼痛外,看到有流血的傷口時,第一時間腦袋浮現的念頭就是:這樣的擦傷洗澡怎麼辦?有些朋友因為怕傷口不能碰水洗澡,還會特別用塑膠袋包著傷口洗澡,而即使包著塑膠袋洗澡若沒注意到還是會進水,但其實不想讓傷口碰水並沒有那麼難!美國生產原裝進口的 SureMe...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月3日首批武漢包機回台,原本武漢當地台商相當期待第二批包機,但已過11天都只聞樓梯響。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抨擊中國大陸,他說陸方不斷堅持干涉登機名單,同時堅持由大陸東方航空輸送,我方秉持從台灣派中華航空班機往返,台灣檢疫人員一同前往確認登機者身體狀況。 ...

閱讀詳情 »

本文原稿刊登於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專區(連結) 養顏美容是女性永不退燒的話題,除了塗塗抹抹的保養品以外,「吃的保養品」是近年來的美容保養新寵,愈來愈多人希望用食療的方式來美容肌膚。坊間盛傳多吃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比如:豬蹄、雞爪等,就能補充肌膚的膠原蛋白,讓皮膚Q彈,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事...

閱讀詳情 »

本文原稿刊登於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專區(連結) 草酸結石,是最常見的結石種類之一,其組成為草酸鈣,因此民眾常誤認同時攝取草酸與鈣質會導致體內草酸鈣濃度增高,進一步造成腎臟、膀胱等尿路結石。而因為菠菜的草酸含量高,豆腐也有鈣質,所以許多人認為喝菠菜豆腐湯就會導致身體有草酸結石。 事實上,菠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