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寶寶接受1樣新食物「需嘗試15次」!醫鼓勵自主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寶寶接受1樣新食物「需嘗試15次」!醫鼓勵自主進食

自嬰幼兒滿4個月大至最慢6個月時,爸媽可以開始給予副食品,除了營養需求外,此時大部分嬰幼兒的神經發展也已準備好進食固體食物。當嬰幼兒頭頸部肌肉已發育成熟,在協助下可以坐起的階段,即可餵食泥狀食物。


而對於全母乳哺餵者而言,副食品則可以提供額外的鐵質來源,並搭配含維他命C的食物,幫助提高鐵質吸收。醫師建議,可提供多樣化的食物給寶寶嘗試,反覆多次的接觸能夠提高嬰幼兒對食物的接受度。研究發現,若一種新的食物要被寶寶接受,可能要嘗試近15次才能成功。

寶寶8月大就能自主進食,可訓練抓握能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佳玲表示,常會有爸媽詢問:「是否可以將米精或麥精加在奶粉裡,用奶瓶餵孩子?」其實除非有特殊的醫療需求,一般不建議將副食品以奶瓶餵給嬰幼兒,用湯匙進食才能達到練習吃副食品的目的,不僅可以訓練寶寶的口腔運動功能,對語言的發展也有幫助。

大約8個月大的嬰幼兒,就有能力抓食物往嘴巴送,透過練習自主進食,能訓練手眼協調和抓握能力。這時爸媽可以準備「手指食物」:

  • 尺寸大約是寶寶的手指大小
  • 任何適合手抓進食的食物
  • 建議烹煮至軟質易吞,例如:蔬菜棒、馬鈴薯條、肉片

吳佳玲說明,不建議提供如堅果等硬質或球型食物,避免易發生嗆到或窒息的風險,進食過程也要有成人在旁看顧觀察,確保用餐過程安全。

「自主進食法」鼓勵嬰幼兒和家人同桌共食
副食品給予的方式可概略分成「餵食法」和「寶寶自主進食法」:

  • 餵食法:剛開始練習吃副食品時,透過爸媽餵食嬰幼兒會較容易進行,且初期食物多是泥糊狀,餵食法能掌握吃下去的食物份量,然而餵食法也可能會讓孩子吃進過多的食物,也少了練習吃飯的機會。
  • 寶寶自主進食法:則鼓勵嬰幼兒和家人同桌共食,保留較多彈性給寶寶決定要吃什麼,用餐的氣氛通常比較輕鬆。但寶寶要能自己坐好、手抓食物放嘴巴,開始吃副食品的時間會比較慢,且無法避免用餐過程會易顯得髒亂,需要一段時間練習才能越吃越好。

其實爸媽不需要執著於要選擇哪一種方式,可以依照孩子的個性和發展,變換使用不同的方式。吳佳玲提醒,當家中孩子出現用手抓食物的行為時,就能準備好圍兜和一些簡單易清理的手指食物,且餐點食物顆粒需隨著月齡逐漸增大,從泥狀轉換至碎粒、碎塊,並逐漸增加孩子用餐的自主性,當有吃飽的表現時,爸媽也需盡可能避免再強迫餵食。

寶寶透過自主進食訓練,累積營養與經驗
吳佳玲補充,除了前面提到的硬質、球型等食物外,1歲以下的幼兒絕對不可以餵食蜂蜜,避免肉毒桿菌中毒風險;可少量食用鮮奶,但不建議用鮮奶取代嬰兒配方,恐會增加腎臟負擔和有缺鐵的風險;如果要給嬰幼兒水果,果泥會比果汁更加適合。

此外爸媽也會詢問,常見過敏食物建議餵食的時機是何時,吳佳玲指出,關於延後給予高致敏食物是否可以預防過敏疾病,目前還沒有一致的共識,大部分的情況下,4~6個月後可以少量而多樣化的嘗試各種食物。

最後,吳佳玲提醒,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後,從起初以奶類獲得全部的營養,到漸漸轉換至成人飲食,中間的過度階段就是透過副食品來銜接,一方面補足生長所需營養,另一方面也可以訓練口腔肌肉和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孩子透過每一次的用餐,也在累積屬於自己的經驗,希望爸媽能以輕鬆的心情,全家人一起愉快的用餐。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趨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本土個案又見「+0」好消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同步宣布,表示台北市、新北市雙北地區已不再是「中高風險」區域,因此決定自8月31日起,雙北可比照其他縣市開放住宿式長照機構探視。 指揮中心早在8月10日就宣...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混打疫苗也難逃印度Delta變異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針對過去一周境外移入病例的檢驗監測結果,共有16例「清一色」都是Delta作怪;值得注意的是,今日新增境外移入7例個案,更有3例屬於打完完整2劑疫苗的突破性感染,其中境外移入案16059更是國內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搶貨」成功,從原本已要出給土耳其的BNT疫苗,攔截到部分現貨來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7)日上午接受媒體專訪,針對自己昨天透露的決策3小時,再細說重頭,證實確實是台積電代表告知,也馬上向蔡英文總統及行政院長蘇貞昌報告,獲得首肯;至於外傳195萬...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是你嗎?收到來自健保署的支票「未兌現催領通知單」一頭霧水?原來這是因為健保費重複繳費,健保署通知退費支票因逾期無人招領而退回健保署,根據健保署統計,光是南區業務組每年平均都有450件退費支票,因為民眾未更新通訊地址,這才通通寄到戶籍地變成沒人招領。 小新(化名)就是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