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寶寶接受1樣新食物「需嘗試15次」!醫鼓勵自主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寶寶接受1樣新食物「需嘗試15次」!醫鼓勵自主進食

自嬰幼兒滿4個月大至最慢6個月時,爸媽可以開始給予副食品,除了營養需求外,此時大部分嬰幼兒的神經發展也已準備好進食固體食物。當嬰幼兒頭頸部肌肉已發育成熟,在協助下可以坐起的階段,即可餵食泥狀食物。


而對於全母乳哺餵者而言,副食品則可以提供額外的鐵質來源,並搭配含維他命C的食物,幫助提高鐵質吸收。醫師建議,可提供多樣化的食物給寶寶嘗試,反覆多次的接觸能夠提高嬰幼兒對食物的接受度。研究發現,若一種新的食物要被寶寶接受,可能要嘗試近15次才能成功。

寶寶8月大就能自主進食,可訓練抓握能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佳玲表示,常會有爸媽詢問:「是否可以將米精或麥精加在奶粉裡,用奶瓶餵孩子?」其實除非有特殊的醫療需求,一般不建議將副食品以奶瓶餵給嬰幼兒,用湯匙進食才能達到練習吃副食品的目的,不僅可以訓練寶寶的口腔運動功能,對語言的發展也有幫助。

大約8個月大的嬰幼兒,就有能力抓食物往嘴巴送,透過練習自主進食,能訓練手眼協調和抓握能力。這時爸媽可以準備「手指食物」:

  • 尺寸大約是寶寶的手指大小
  • 任何適合手抓進食的食物
  • 建議烹煮至軟質易吞,例如:蔬菜棒、馬鈴薯條、肉片

吳佳玲說明,不建議提供如堅果等硬質或球型食物,避免易發生嗆到或窒息的風險,進食過程也要有成人在旁看顧觀察,確保用餐過程安全。

「自主進食法」鼓勵嬰幼兒和家人同桌共食
副食品給予的方式可概略分成「餵食法」和「寶寶自主進食法」:

  • 餵食法:剛開始練習吃副食品時,透過爸媽餵食嬰幼兒會較容易進行,且初期食物多是泥糊狀,餵食法能掌握吃下去的食物份量,然而餵食法也可能會讓孩子吃進過多的食物,也少了練習吃飯的機會。
  • 寶寶自主進食法:則鼓勵嬰幼兒和家人同桌共食,保留較多彈性給寶寶決定要吃什麼,用餐的氣氛通常比較輕鬆。但寶寶要能自己坐好、手抓食物放嘴巴,開始吃副食品的時間會比較慢,且無法避免用餐過程會易顯得髒亂,需要一段時間練習才能越吃越好。

其實爸媽不需要執著於要選擇哪一種方式,可以依照孩子的個性和發展,變換使用不同的方式。吳佳玲提醒,當家中孩子出現用手抓食物的行為時,就能準備好圍兜和一些簡單易清理的手指食物,且餐點食物顆粒需隨著月齡逐漸增大,從泥狀轉換至碎粒、碎塊,並逐漸增加孩子用餐的自主性,當有吃飽的表現時,爸媽也需盡可能避免再強迫餵食。

寶寶透過自主進食訓練,累積營養與經驗
吳佳玲補充,除了前面提到的硬質、球型等食物外,1歲以下的幼兒絕對不可以餵食蜂蜜,避免肉毒桿菌中毒風險;可少量食用鮮奶,但不建議用鮮奶取代嬰兒配方,恐會增加腎臟負擔和有缺鐵的風險;如果要給嬰幼兒水果,果泥會比果汁更加適合。

此外爸媽也會詢問,常見過敏食物建議餵食的時機是何時,吳佳玲指出,關於延後給予高致敏食物是否可以預防過敏疾病,目前還沒有一致的共識,大部分的情況下,4~6個月後可以少量而多樣化的嘗試各種食物。

最後,吳佳玲提醒,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後,從起初以奶類獲得全部的營養,到漸漸轉換至成人飲食,中間的過度階段就是透過副食品來銜接,一方面補足生長所需營養,另一方面也可以訓練口腔肌肉和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孩子透過每一次的用餐,也在累積屬於自己的經驗,希望爸媽能以輕鬆的心情,全家人一起愉快的用餐。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月底恐來到單日破萬例,台灣買的口服藥物量夠不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2)日公布,指揮中心採購的COVID-19治療用口服藥物Paxlovid已經有超過18萬人份抵台了。陳時中表示,這一次採購的70萬劑,預計能在今年第二季內完成交貨。 為降低染...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擴大「篩檢取代隔離」的行業別,最新規定出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2)日公布最新指引,只要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可為維持社會機能正常運作的機關(構)及事業單位,在符合需事先訂定持續營運及人力備援計畫、並設有防疫長制度之下,就可以比照目前的長照及醫療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單日已逼近3千,還在一路創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已下令一周內 全台啟動居家照護,以維持醫療量能,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遠距醫療中心今(22)日便指出,臨床觀察,近期使用通訊診療的民眾已經增加約2成。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肆虐超過2年多,「遠距通訊診療...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你也是一夜幾次郎嗎?夜尿不僅困擾人,還暗藏致命危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德撝提醒,夜尿相關併發症不少,同時因為影響到了睡眠品質,跟老人家可能因此增加跌倒骨折機率,夜尿患者的死亡率恐較正常人上升約35到50%,且在年紀越大的患者中,上升幅度越是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