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忘了怎麼回家 爺爺辭工作陪奶奶上學堂

忘了怎麼回家 爺爺辭工作陪奶奶上學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忘了自己走過的路、說過的話,是失智症病人常見的症狀。一名現年71歲的老奶奶,四、五年前街坊鄰居就曾提醒她的老伴,她有些反常行為,她的老伴當時不以為意,直到老奶奶有次忘記如何搭客運回家,才驚覺妻子狀況越來越嚴重,就醫後,老奶奶確診為罹患阿茲海默症。

照顧壓力隨著病情加重

失智症個案中,照顧病人的主要成員通常為最親密的伴侶或子女,其所需負擔的責任和壓力也隨著病程的變化日益加重。心疼另一半的陳爺爺說,年輕時一直沒能給太太過好日子,再粗重的水泥工作,老婆都做,直到孩子大了,終於可以陪孫子好好享福,怎知老天爺開了他們一個玩笑。在老奶奶確診後,為了不想讓孩子們擔心,陳爺爺瞞著家人把水泥場的工作辭掉,全心全意投入照顧太太,並且陪她去上樂活學堂。現在還會把課程中學到的繪畫樂趣帶回家與孫子分享,除了增添祖孫情趣外,也促進老奶奶的口語表達與認知、社交能力。

就近訓練與關懷減輕壓力

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競雄說,在宜蘭地區還有很多像老奶奶未被發現的失智症患者,被當成了一般的老化被家人忽視。極早期失智症症狀可能只是記性不好,忘東忘西,但記憶退化已影響到日常生活,例如:煮菜飯煮到燒焦著火、到郵局領錢不知怎麼領、或是身份証因找不到而重辦了4~5次,這些都是失智症的警訊,而不只是單純的健忘,需要到醫院就診檢查。就近提供社區據點的認知訓練及關懷服務,確實能減輕主要照顧者的壓力,以及提升失智患者認知的效果。

專業團隊提供照護

失智症個案除了需要被發現外,也需要更多具備失智症相關知能的基層醫療、社工及照顧人員即早介入。劉競雄醫師表示,透過開設失智症銀髮樂活學堂(認知促進及緩和失智課程),針對不同病程的個案需要安排車子接送外,由失智症專科醫師、護理師、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受過失智症相關訓練的團隊,提供失智症相關的照護服務,以減緩失智症的進程,同時也給予家屬支持照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2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臨終親人的病榻前,大部分家屬在急救與善終之間掙扎,病人也在一次次急救中飽受折磨,毫無生命尊嚴。諮商心理師呼籲,面對生命交關的病患與家屬,諮商心理師介入加強「臨終關懷」,除了讓雙方減輕心理傷痛,也能使安寧醫療團隊的功能發揮到極致,達到全人關懷的醫療目標。日前「台灣醫療品質促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可別小看了腹痛,有可能是致命殺手!一名三十歲女子,因急性腹痛到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腹膜炎合併敗血症,即緊急送開刀房手術,結果竟發現是因缺血性腸炎導致;而且這名女子的小腸有先天腸繫膜缺損,整個小腸多已壞死,只剩下不到三十公分。這名女子到院時情況非常危急,血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中一名六旬老翁的雙腳因不明原因潰爛了三十年,年初還因腸胃不適,一個晚上至少要跑五次以上廁所,一個月內體重爆瘦十公斤,經台中慈濟醫院檢查診斷為世界罕見的胰臟癌,透過醫院進行跨科團隊合作手術,才成功將腫瘤拿出。台中慈濟醫院外科主任吳永康表示,這名六十多歲的易姓男子雙腳潰爛流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據研究,新一代關節炎治療法,體積狹小的血小板,竟可利用技術萃取出生長因子,製成自體濃縮血小板,治療運動傷害與關節炎受損的肌腱與軟骨,且極具修復效果。台灣礦工醫院骨科醫師游典錡表示,血小板除了止血功能,醫學研究證實,血小板大量遷至受傷部位,止血的同時會釋放顆粒內大量的生長因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