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慈院研究:極早期肝癌以手術切除 治療有效降低復發率

慈院研究:極早期肝癌以手術切除 治療有效降低復發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來達叔肝癌過世引發關注。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肝癌是世界第五常見的癌症,好發於50-70歲男性,男女患病比約3:1。台北慈濟醫院肝病研究中心許景盛主任率領團隊與大林慈濟醫院合作,結合兩院癌症資料庫,針對長期追蹤的肝癌族群,進行十年回溯性的臨床分析研究,發現手術切除治療極早期肝癌有效降低復發率,並將成果發表於《台灣醫學會雜誌》,獲廣大迴響。

病毒性肝炎 肝癌主要元凶

肝癌主要致病原因與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等有關,由於台灣病毒性肝炎盛行率高,肝癌長期高居台灣癌症死亡首要元凶之一,被稱國癌。許景盛主任說明,肝臟發炎導致肝細胞被破壞,如同表皮受傷會結痂,受損的肝細胞亦會進行修復,稱之肝纖維化,而肝硬化則是經多次發炎纖維化的結果。相比其他器官,肝臟有強大的再生能力;然而,細胞若於分裂增生的過程中突變,便可能發展為腫瘤。據統計,肝硬化患者有5-10%的機率會演變為癌症。

早期2公分內肝癌 開刀切除效果佳

臨床上,肝癌依腫瘤大小、數量及侵犯程度適用不同的治療方式,而對於腫瘤≤2cm的極早期肝癌患者能選擇的方式眾多。因此,台北慈濟醫院肝病研究中心許景盛主任及一般外科伍超群主任,與大林慈濟醫院曾志偉主任團隊合作,結合兩院癌症資料庫,以多變項的統計方式,進行為期十年的回溯性研究。許景盛主任說明:「研究團隊自2006年到2017年間被診斷出肝癌的2766名的患者中,選出156名極早期肝癌患者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接受手術切除的患者五年復發率為57.8%,低於其他治療方式。」

以49歲陳先生為例,五年前,因公司健檢時腫瘤指數AFP升高,至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肝臟有一約1公分大小的腫瘤,考量陳先生年紀尚輕、無其他共病,且為單一腫瘤,經肝功能評估,醫療團隊建議他接受手術切除。術後陳先生恢復良好,五年間,陳先生定期回診追蹤,均無復發。儘管如此,許景盛主任表示,由於肝臟本身血流豐富,加上肝臟腫瘤患者多半併有肝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的異常,故並非所有患者皆適用手術治療,需結合腫瘤位置、共病與年齡等其他因素做整體性評估,患者可與醫師討論後選擇適切的治療方式。

肝很沉默 高危險族群定期檢查

許景盛主任指出,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癌早期幾乎無任何症狀,待出現不適時,往往已進入晚期,治癒率僅存不到5%。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黃金準則。許景盛主任呼籲:「有慢性B型、C型肝炎、家族性肝病史等,皆為高風險群,需定期接受追蹤檢查,以免延誤病程。」

【延伸閱讀】

不抽菸也會得肺癌 低劑量電腦斷層揪早期肺癌最佳利器 醫籲定期檢查

大千綜合醫院與台兒診所簽署合作協議 成立胎兒醫學中心服務苗栗鄉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0多歲賴伯伯7、8年前發現小便有血,經診斷為膀胱結石,但不以為意;直到得知需摘除腎臟,竟發現罹患膀胱癌,賴伯伯除心情沮喪外,家人也感到擔憂。化療期間,賴伯伯噁心嘔吐、嚴重食慾下降吃不下飯、體重下降、身形消瘦,讓他相當痛苦;妻兒也感到十分心疼與沮喪,所幸後來接受臺灣楓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70歲的王老先生近2週來為上腹痛所困擾,至醫院進行抽血檢驗及做胃鏡檢查,但沒有特殊發現。相隔數日,又因持續腹痛到醫院掛急診。急診醫師迅速進行超音波檢查,發現1顆7公分的腹主動脈瘤,所幸在血管攝影及會診血管外科後,及時安排住院及手術治療,目前已平安康復出院。急診超音波小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心臟每分每秒都在跳動,主動脈瓣膜也跟著開開關關,隨著年紀越大,主動脈瓣膜狹窄機率越高。醫師強調,大部分患者輕度狹窄時沒有症狀,出現心絞痛、心衰竭已是重度症狀;若未接受手術治療,一年死亡率恐高達5成。年齡增長 主動脈瓣膜漸狹窄國泰醫院心臟外科主任侯紹敏表示,主動脈瓣膜是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坐月子當度假? 產後護理中心正夯!31歲的佳怡(化名)於年初喜獲麟兒,在家人的安排下,入住產後護理中心。友人來訪時,對其生活環境均紛紛稱羨。舉凡自無微不至的母嬰照護、比照飯店規格的房間,或是每日精心特製月子餐、專人即時諮詢服務等,讓在此坐月子的媽咪們,每天生活都有如度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