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持續了一年的疫情 如何調整身心更健康?

持續了一年的疫情 如何調整身心更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在世界各地的影響至今已滿周年,而全球也至少有1億1萬798人確診冠狀病毒疾病,就連世界多處也因為疫情而宣布了緊急狀態或相關措施,隨著之而來的就是因為近期接觸過或是即將回國過年者,需要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的人數增加。因為當事人面對突然而來的居家生活限制,除了會出現的不安與焦慮擔心外,也可能因為兩週的限制而打亂了原來的工作或作息。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指出,建議大家趁機檢視自己生活型態作調整,在居家檢疫或隔離期滿後,能夠重拾健康的生活。下面方法提供大家參考:

4心態調整 舒緩疫情下的緊繃心情

1.  面對自己焦慮的調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訊息通知,不論是需要被隔離的當事人或是家屬,相信心理的壓力和焦慮一定是很大的。建議先靜下深呼吸十次,讓腦放空先不要想任何事情,等到身心較平穩後再進行下一步,因為慌亂中無法作有效的思考和決定。

2.  重新檢視自己的日常:先列出原來預計的工作或規劃,再重新一一檢視其重要性或急迫性之後,會發現其實真正需要立即處理的事情有限,有許多非必要的工作或是活動可以先略過,在做完必要的聯繫後,放下原來的過度擔心,開始放輕鬆安排兩週生活。

3.  規劃充實的兩週課表:每天正常的作息和量體溫很重要,每日按時起床後:早餐、活動時間、午餐及新聞資訊、午休、活動時間、盥洗、晚餐及新聞資訊、家庭時間與朋友聯繫(電話或視訊)很重要、日記或心得、就寢等。「活動時間」可安排:電影欣賞、手工製作、美術繪畫、烹飪烘焙、3C研究、偶像追劇、網路KTV、練習樂器等活動來從事。

4.  每天運動以維持健康:居家檢疫或隔離時也無法作太過劇烈的運動,故以可以在自己家裡就能完成的較佳。例如:從頭到腳的各個關節的伸展運動,每個關節活動時要慢且角度盡量做大,以達到充分運動放鬆的目的。或是參考網路影片(如:瑜珈等),每日至少運動半個小時,強化自己的免疫系統。

防疫不全是醫護的事 全民來防疫

張自強表示,防疫不是只有第一線醫療人員的事,大家共同來維護目前安全的生活環境,定時的關心疫情發展,以便吸收健康正確資訊宣導,不確定的資訊請勿再傳遞,我們對疫情要注意、要謹慎、但是不要緊張,所有防疫資訊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為準,避免資訊誤導,也要避免隨時或過動關心疫情發展而影響生活。勤洗手、戴口罩和維持社交距離等,遵循防疫新生活運動,調整身心後重拾健康快樂的生活。

【延伸閱讀】

不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車隊推「行動AED」撐起全民急救網

 B肝藥不能亂停! 醫:半數以上患者恐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老人身心症 照顧者就這麼「伴」!依據家庭照顧者總會從2010年至2015年的統計,家人不堪長期照顧壓力,進而傷害被照顧者的新聞事件就有40件,每一個案例背後都是悲傷的家庭,都有著一段令人不忍且感傷的故事。台安醫院身心科醫師許正典指出,研究顯示,20%的老人有身心症(Ge...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助患者及家屬選擇治療 推醫病共享決策為了提供給患者和家屬在接受任何治療前,也能參與醫療決策,大林慈濟醫院響應衛生福利部推動醫病共享決策;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醫師李振威指出,讓現有的實證醫學資訊,提供給患者作為可考量的選擇,讓醫療人員能支持患者做出符合其偏好的醫療決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超音波震碎血栓合併溶栓導管 減低腦出血 65歲張先生,之前在今年因攝護腺肥大進行雷射刮除手術,術後1個多月活動較喘,之後病情惡化,於急診測量血壓162/100 毫米汞柱,心跳每分鐘121下,呼吸喘促,在加護病房以正壓呼吸器治療(BIPAP),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為大範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運動後1小時內吃對食物 瘦得快!一般民眾都有一個不正確的迷思,就是運動完不能吃東西,或運動後吃東西容易變胖!奇美醫學中心一般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林逸峰指出,許多人擔心運動後進食會枉費努力運動的成果而不吃東西,這樣反而造成體重變胖。只要適當補充增加肌肉修補林逸峰醫師表示,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