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暑濕重易熱衰竭 利濕食物可預防

暑濕重易熱衰竭 利濕食物可預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這幾天不斷飆高溫,但是又經常下一陣雨,看似可以消暑氣,卻有一股濕氣瀰漫在空氣裡。中醫師指出,天氣過於悶熱又濕氣重,就會使得散熱效果不好,進而會有濕重現象,往往易於導致熱衰竭,最好是能多補充水份,以及吃些利濕食物來預防。

濕氣重 散熱效果不好

台北醫學大學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表示,夏天裡濕氣重最常出現的就是熱衰竭,因為天氣太悶熱,濕氣重就會散熱效果不好,進而導致身體沈重,以及頭暈頭痛等症狀,並且會影響到腸胃道,並出現噁心、嘔吐。

熱衰竭不改善 恐引起熱中暑

如果熱衰竭症狀不改善,就可能引起熱中暑;所以,唐佑任醫師提醒,在熱衰竭症狀出現時,就要趕快到陰涼處散熱,並且喝常溫水使汗發出,讓體溫下降就可調節;但若是有中暑時,核心溫度過高,並且已傷害到蛋白質與酵素和器官時,就要趕緊送院治療,必須要使用升壓劑讓身體循環來改善。

汗難以排出及蒸發 會出現濕重現象

唐佑任醫師進一步指出,熱衰竭往往在下雨天時會發生,會因為外界環境影響,導致無法順利排汗;傳統中醫認為,這是濕重的現象,因為汗難以排出及蒸發,就無法將水帶走,也就是沒有使水到達適當正確的地方作用,沒有在血液循環裡面,無法順利的發揮功能。

治療熱衰竭 要讓水到正確部位

唐佑任醫師解釋,例如水在腸胃道蓄積,就會使腸胃道出現腹瀉與腹脹,或是蓄積在身體,會覺得身體很沈重很累;所以,治療熱衰竭不是將水排掉,而是要讓水到正確的部位,因為血液是由水組成,正常的血液循環可以使血壓升高,也可將腎臟中毒素隨尿液排出。

綠豆、薏仁、百合、木耳也有利濕效果

至於要如何使身體中的水到正確的部份發揮功能呢?唐佑任醫師建議,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應該要定時定量每半小時喝一杯水,每天要喝2000cc至3000cc的水,而這也包括湯、牛奶與水果,並可吃綠豆、薏仁、百合、木耳等清涼的食物,也有利濕效果;而且夏天要穿著寬鬆透氣散熱衣物,也很重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7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自印尼(案1009)及菲律賓(案1010)入境;另外,越南與新加坡本土疫情日漸趨緩,都調整為低風險國家。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1009為印尼籍20多歲女性,去(2020)年11...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AZ新冠疫苗出現血栓疑慮,不少歐洲國家緩打停打AZ疫苗,挪威、德國相關研究發現,AZ疫苗導致血栓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疫苗觸發人體自身強烈的免疫反應,因而造成血栓。 挪威奧斯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學教授霍爾姆的研究團隊發現,疫苗引發人體免疫反應,產生不良反應的抗體;德國格萊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40歲女性,有糖尿病史,工作因素必須穿高跟鞋,長時間站立導致雙腳大拇指趾甲在持續受壓迫下,產生凍甲,引發甲溝炎。反覆發生的甲溝炎讓她走路都會痛,加上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較差,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甲溝炎一發作就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療,凍甲問題並未根本解決,讓她困擾不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由於氣候異常變遷與全球疫情影響打亂蔬果生產步調,以致近期國內高麗菜供過於求,菜價如雪崩式下跌。消息一出,許多政府官員及企業紛紛提供協助,晶璽健康生活館董事長何修榕也主動認購了高麗菜、蘿蔔、鳳梨共500箱1萬公斤,希望能拋磚引玉愛護台灣、守護農業。 何修榕創業以來,除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