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氣溫驟降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下肢靜脈曲張未控制恐栓塞

氣溫驟降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下肢靜脈曲張未控制恐栓塞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受到入秋最強冷空氣影響,全台各地降溫明顯,早晚日夜溫差大,阿瘦足醫健康中心團隊提醒,天冷容易造成血管收縮,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更可能導致下肢靜脈栓塞甚至是肺動脈栓塞,嚴重時恐危及性命。


足踝外科醫師朱家宏指出,下肢靜脈栓塞於常見於須久坐久站族群,這類族群因工作需常久坐、且少時間喝水,增加靜脈回流阻力,當長時間充血膨脹的靜脈疲乏鬆弛,即「靜脈曲張」,血液到此容易滯留形成血塊或血栓,若隨著血流塞住下肢靜脈,腿部會莫名脹痛變色,假如未加以控制或進一步治療,血栓受血流推動回到心臟、進入肺循環造成肺動脈栓塞,就可能引發心肺衰竭,猝死風險高


根據統計,40歲以上國人有近5成的人有某種程度的靜脈曲張,久站、久坐是高風險族群,但針對工作上無法避免的朋友,朱家宏醫師也提出簡單4招:


1.彈力襪:選擇有壓差且彈性係數較高的壓力襪,靠近趾骨的地方略緊,壓力才會從高壓往低壓跑,有利於靜脈回流。


2.抬腿:每日抬腿15至20分鐘幫助血液回流,抬腿同時伸展腿部,活動腳踝將腳掌勾起、踩下,讓小腿肚反覆收縮放鬆,強化從遠端擠壓血液回流的效果;切忌抬腿90度,將腿部靜脈血液阻斷在上方反而無法回流,抬再久也沒用。


3.墊腳尖運動:定期做墊腳尖收縮小腿肌肉的運動,增加肌肉血液循環,減少靜脈血液滯留,減低深度靜脈血栓(又稱經濟艙症候群)的機會。


4.保持正確姿勢:避免穿過高的高跟鞋、翹二郎腿,並且運動量要足夠,多走路除了有助於增加下肢靜脈血液循環,走路時手腳交替並用,就能使脊椎旋轉、牽動上肢,讓全身筋膜變得柔軟,下肢肌肉也有力,血液回流自然一路暢通。


朱家宏提醒,現代人營養好、膠原蛋白充足,靜脈曲張外顯症狀相較於過去較不明顯,出現腳麻、腳痛、走不動,很少想到是靜脈曲張引起,建議民眾天冷時除了注意保暖,應培養日常生活適當運動,時常檢測自身狀況,才能防止靜脈曲張變得更為嚴重,影響日後腿部的正常功能,預防血管產生病變。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前駐泰代表李應元壺腹癌逝 出現3大症狀快做胃鏡檢查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寬大、過高、M型及方形額頭,容易讓人看起來男性化又老氣,辣妹靚女無不想盡辦法成為小臉美人,以致有不少女性利用髮際線醫美手術來修飾臉型;由於髮際線手術較削骨整型安全又快速,韓國女性已普遍有此修臉風潮,而且尤以「大長今」小鵝蛋臉,以及秀氣瓜子臉,成為女性追求的造型,更為男性普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喜歡穿高跟鞋嗎?醫師提醒,愛穿高跟鞋,極易使足底筋膜炎上身,而且即使是治療好了,但是如果穿鞋的款式不改變,還是很可能隨時再復發。為顯婀娜多姿的體態,女人總愛穿上高跟鞋,但這卻會對足部造成很大的傷害;壢新醫院復健科李朝智醫師表示,因為穿鞋習慣的不同,女性罹患足底筋膜炎發生率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台北市65歲以上人口已達34萬8656人,其中大安區占4萬8166人,為全台北市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為此,台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推動「高齡友善藥局」,共30家社區藥局提供包括錠劑剝半及藥盒分裝、長者用藥總檢查,以及用藥諮詢等服務,對於獨居及行動不便的長者,更提供到宅送藥服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台北市今年8月8日創下117年以來,最高氣溫紀錄39.3度。台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通風、遮陽、補充水份是預防高溫中暑3大原則,尤其是嬰幼兒、孕婦、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中午前後應減少在戶外停留,並時常補充水份、做好防曬措施,一旦發生中暑徵狀,應遠離高溫環境並儘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