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沒空運動?觀念要改 隨時動起來

沒空運動?觀念要改 隨時動起來

「飯後1小時內不要運動」、「運動後1小時內不要吃飯」、「空腹和睡前避免運動」等,這些理由會讓忙碌的民眾更找不出合適時間運動。學者說,觀念調整一下,時時都能動起來。

 

在許多職場指導上班族運動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陳叡瑜指出,她每次上完瑜珈,老師都交待下課後1小時內不要吃東西,可是學員都是利用午休時間做瑜珈,錯過午餐,不保證有時間喝下午茶,難道要餓到晚餐才吃飯?

 

類似情形也發生在晚上,下班後趕去上韻律課、跳肚皮舞的人,往往晚間7時以後才到家,許多人都知道「睡前3小時不要吃東西,否則易胖」,那麼晚上10時上床前該怎麼吃?如果改成吃完飯,休息一下才運動,又怕激烈運動後難以入睡。

 

陳叡瑜指出,大多數人以為早上趕上學、趕上班,好好吃頓早餐都是奢求,沒時間也沒精力晨起運動再用餐;想要騎車上班兼運動,冬天還好,夏天滿頭大汗,萬一辦公室沒有沖澡設備,非常難受;如果午休做運動,就要犧牲午餐和午睡。

 

現代人的生活作息不容易兼顧吃飯、睡覺、運動等三件事,還有工作或學業、家務、育兒等事要忙,「沒時間做運動」是許多人的通病;然而,這並非沒有解決之道。

 

最重要的觀念要改,陳叡瑜說,只要沒有喘得上氣不接下氣,或是全身汗水淋漓,運動後休息一下,真的不必等上1小時就能吃飯;同理,只要沒有餓到血糖低落、手腳發抖,空腹時做點溫和的伸展操或健走,也沒什麼不好。

 

她說,許多人以為激烈運動才叫運動,運動到這種強度,當然不宜在空腹、飽食、睡前進行;可是在兩餐中間、上學上班的空檔、睡前飯後,做有點喘、微冒汗的中等運動強度,分段做,累積算,也有運動的效果,總而言之,有動總比沒動好。

 

 

她說,衛生署推出新版健康操,動個15分鐘,就能讓人稍微冒汗、呼吸有點急促;公司行號也可在上下午的空檔,讓員工動起來,除了提振精神,還可以紓緩肩頸手臂痠痛;某些行業,例如倉儲貨運業,還可以藉由特別設計的運動,強化腰腹肌力,預防職業傷害。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蔡孟泓報導)寒冬捲袖送熱血!捐血除了能促進血液再生、加強新陳代謝,也能直接幫助有需要的病友。除了一般的捐血外,捐血中心現正推廣「分離術捐血」,透過離心機從抽取的血液中分離出血小板、血漿,分離出的血小板,大多用於癌症化療或是大量失血症患者身上。台南捐血中心呼籲,國內少子化情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肌肉強壯有助於支撐骨骼,不少長輩因為年紀大、肌肉流失罹患肌少症,因此開始加強日常運動,但銀髮族該做哪些運動、做多久才合適?復健科醫師指出,近日氣溫下降,銀髮族運動前一定要記得暖身,以免肌肉拉傷。銀髮族運動鍛練大肌群復健科醫師張益維表示人體的肌肉分為大肌群、小肌群,大肌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103年癌登報告統計,子宮頸癌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8位、死亡率第7位,平均每年約新增1,500名患者,有600多人死於子宮頸癌。而在全球,子宮頸癌為婦女第四大常見癌症,每年約新增50萬例個案,甚至造成26萬人死亡,顯見子宮頸癌威脅性不容忽視。性行為年齡提早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新店一名4歲男童,月初出現發燒症狀,就醫初步診斷為中耳炎及流感,數日後發生四肢無力癱軟、活動力差等症狀,因症狀未改善至醫院住院,檢體經確認為腸病毒D68型,為新北市今年首例D68型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目前個案四肢無力已稍改善,仍住院觀察中。急性無力肢體麻痺 確診腸病毒D...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