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沒空運動?觀念要改 隨時動起來

沒空運動?觀念要改 隨時動起來

「飯後1小時內不要運動」、「運動後1小時內不要吃飯」、「空腹和睡前避免運動」等,這些理由會讓忙碌的民眾更找不出合適時間運動。學者說,觀念調整一下,時時都能動起來。

 

在許多職場指導上班族運動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陳叡瑜指出,她每次上完瑜珈,老師都交待下課後1小時內不要吃東西,可是學員都是利用午休時間做瑜珈,錯過午餐,不保證有時間喝下午茶,難道要餓到晚餐才吃飯?

 

類似情形也發生在晚上,下班後趕去上韻律課、跳肚皮舞的人,往往晚間7時以後才到家,許多人都知道「睡前3小時不要吃東西,否則易胖」,那麼晚上10時上床前該怎麼吃?如果改成吃完飯,休息一下才運動,又怕激烈運動後難以入睡。

 

陳叡瑜指出,大多數人以為早上趕上學、趕上班,好好吃頓早餐都是奢求,沒時間也沒精力晨起運動再用餐;想要騎車上班兼運動,冬天還好,夏天滿頭大汗,萬一辦公室沒有沖澡設備,非常難受;如果午休做運動,就要犧牲午餐和午睡。

 

現代人的生活作息不容易兼顧吃飯、睡覺、運動等三件事,還有工作或學業、家務、育兒等事要忙,「沒時間做運動」是許多人的通病;然而,這並非沒有解決之道。

 

最重要的觀念要改,陳叡瑜說,只要沒有喘得上氣不接下氣,或是全身汗水淋漓,運動後休息一下,真的不必等上1小時就能吃飯;同理,只要沒有餓到血糖低落、手腳發抖,空腹時做點溫和的伸展操或健走,也沒什麼不好。

 

她說,許多人以為激烈運動才叫運動,運動到這種強度,當然不宜在空腹、飽食、睡前進行;可是在兩餐中間、上學上班的空檔、睡前飯後,做有點喘、微冒汗的中等運動強度,分段做,累積算,也有運動的效果,總而言之,有動總比沒動好。

 

 

她說,衛生署推出新版健康操,動個15分鐘,就能讓人稍微冒汗、呼吸有點急促;公司行號也可在上下午的空檔,讓員工動起來,除了提振精神,還可以紓緩肩頸手臂痠痛;某些行業,例如倉儲貨運業,還可以藉由特別設計的運動,強化腰腹肌力,預防職業傷害。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高踞女性癌症發生率之冠的乳癌,以及盤據女性癌症發生率第6、死亡率第7的子宮頸癌,都是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高達8-9成的癌症,如慢性病一樣透過藥物控制和追蹤,就可降低死亡風險。政府持續推動免費篩檢多年,雖然篩檢率逐年上升,但據國健局101年資料顯示,仍有5-7成女性未接受乳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雖然天氣逐漸回暖,但是早晚溫差極大,一不小心,就使身體健康出狀況!花蓮縣一名航警局會計室主任鄭志堅日前因到花蓮出公差,身體突然發生不適,至署立花蓮醫院急救後轉送花蓮慈濟醫院,經檢查發現是腦中風,因病情嚴重,導致不幸往生。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安邦表示,近來天氣早晚溫差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於2月農曆年間辭世的血液科教授林國信,因為多年來建立血液品質保證制度、推廣自願無償捐血運動,對血液品質保證制度與開拓我國血液事業有莫大的貢獻,衛生署今(13)日特別至其公祭現場頒發一等衛生專業獎章,感謝他對衛生醫療領域畢生的卓著貢獻。(圖片來源/台灣血液基金會網站)3月17...

閱讀詳情 »

四大權威牙醫師聯手開講 全方位口腔保健秘訣一次傳授 根據調查,台灣兒童齲齒指數高達2.58顆,高於鄰近國家包含南韓、日本與新加坡,而成人齲齒率更高達9成,顯示台灣民眾對於口腔保健的衛教觀念嚴重落後世界腳步! 為提升國人口腔保健意識、搶救全民口腔健康,Extra益齒照護網特別與社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