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矯正內耳石頭崩塌 治療高血壓

暈眩 矯正內耳石頭崩塌 治療高血壓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都走不穩,甚 至伴隨噁心嘔吐的現象。一般而言,沒有旋轉的頭暈,比較少是因為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這種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神經衰弱症、貧血、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它的慢性疾病等。

  有些人突然站起來會頭昏眼花,甚至昏過去。這種頭暈是因為下肢的血管收縮不 足,以致靜脈血回流減少,導致心臟打出血流也跟著變少。造成這種頭暈的原因多半是自律神經的失調引起的。有許多種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的病變都會造成這種現象;某些降血壓的藥物也會 造成起立性的低血壓。

  真正的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病患覺得一時之間天旋地轉,並時常伴隨出冷汗或嘔吐等現象。這時候走路也有困難,患者會趕快坐下來或躺下來。這時候眼睛常會出現規則跳動的現象,我們稱為「眼震」。這種眼震的觀察及紀 錄,則是醫師診斷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出現這種暈眩時,通常表示掌管我們身體平衡的組織或器官出了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內耳中的半規管、前庭神經、腦幹中的前庭神經核及小腦的病變。

  在常見的眩暈症中,有一種叫做「良性姿勢性眩暈」,這種暈眩是陣發性的,通 常在某一種姿勢變動時會出現,例如突然躺下或突然從床上坐起來時。這種暈眩持續的時間很短,預後也比較好。致病的原因可能是內耳迷路中耳石碎片掉落引起的。另外有一種「梅尼爾氏症」,暈眩的時間可能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通常伴隨有 耳鳴及聽力減退的現象。至於「前庭神經炎」,通常是單次而時間較長的發作,可能持續數天或數星期,也有少數人會有反覆發生的情況,致病機轉可能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

  另外就是因為循環不良而引起腦幹或是前庭神經組織的缺血,也會引起暈眩。出現這種情況則可能是中風的前兆,不可不慎。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原因之外,會引起暈眩的原因還有很多,這些都需要醫師根據病史,神經學檢查、電學及影像檢查來作出正確的診斷,所以一旦有頭暈的症狀 ,都應該及早就醫。

矯正內耳石頭崩塌 治療高血壓矯正內耳石頭崩塌 治療高血壓

如何找出病因

通常從問診、病人的病史,可以知道暈眩可能的原因,再針對可能的病因做進一步檢查,比如懷疑是內耳的問題,會做眼振圖(暈眩時眼睛常會跳動,這種儀器可以看到眼睛跳動的情形);如果懷疑是中風,會做頸動脈超音波,看血管有無阻塞;用腦幹誘發電位檢查腦幹的功能;或用磁振造影(MRI)檢查腦部是否梗塞、出血、萎縮、退化或長了腫瘤。不同原因造成的暈眩,治療方法也不同。

暈眩?矯正內耳石頭崩塌治療高血壓

一名四十歲女性餐廳員工,每當她要低頭準備清洗碗盤時,就會出現短暫的天旋地轉,接著就會感到昏昏沉沉,有時還會想吐。

有醫師建議她在症狀發作後立即測量血壓,結果,所測得數值皆偏高(大約一百四十多毫米汞柱),初步認定是高血壓所引起的頭暈目眩。

在她按時服用降血壓藥劑後,眩暈依然反覆發作,還會感到倦怠。

真的是慢性病高血壓嗎?

就醫時,發現只要她突然彎曲頸部低頭時,就會出現短暫的暈眩及眼震,原本以為是一側後半規管的耳石沉積症,可是眼震方向卻與之相反;經過數次的姿態測試後,才確定是另一側前半規管之耳石沉積症。經過數次的耳石復位術後,眩暈症就治癒了。該患者在眩暈治癒後,我們建議還是要每日測量血壓,結果數值均正常(大約九十多毫米汞柱),遂建議她停止服用降血壓劑,但還是要每日測量血壓。結果,不僅不再感到倦怠,眩暈症也從未復發,可見,她之前的高血壓,其實只是每次暈眩發作後的「反射性高血壓」,並不是真正慢性病之高血壓。

原來是前半規管耳石沉積症作祟

前半規管耳石沉積症其實很少見,乃內耳橢圓囊的耳石器因外力或血管病變脫落後,順著內耳淋巴液迴流,恰巧沉積在一側前半規管內,當改變頭部姿勢時,就會帶動內淋巴液,引發暈眩及眼震,但眼震方向會跟常見的後半規管耳石沉積症不同。

這種在白天工作時所產生的眩暈及血壓高,往往會使人誤認是高血壓所引起的頭暈目眩,事實上,這種高血壓所引起的頭暈目眩是持續性的,並不會因某種姿態而誘發。也有人原本就有偏頭痛體質或病史,在白天工作壓力大時誘發了前庭性偏頭痛,就會每日都苦於暈眩發作,血壓也會因此而偏高。建議若有眩暈症合併血壓高時,宜正確就醫,切莫盲目服用止暈止吐劑或降血壓藥劑。另外,睡眠充足、作息正常及規律運動亦可避免眩暈症。

矯正內耳石頭崩塌 治療高血壓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根據國健署調查,在台灣,牙周疾病及蛀牙盛行率竟高達9成,部分民眾因長期忽視口腔清潔,造成嚴重蛀牙,或因嚴重牙周病等骨頭嚴重流失,面臨到大部分的牙齒都無法留住,最終須選擇全口重建的方式來治療。隨著國人對牙齒重建的需求大增,要求也越來越高,就連臨...

閱讀詳情 »

緩解坐骨神經痛 拉伸深層梨狀肌,使之恢復柔軟     體驗者感想 40 世代‧男性 長年的坐骨神經痛明顯改善了!   伸展這裡的肌肉! 梨狀肌是位於臀部的深層肌肉,平常負責各種將股關節往外翻轉的動作。一旦這裡的肌肉變硬,就會出現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以解剖學...

閱讀詳情 »

消除眼睛的疲勞感 簡單按壓眼眶周圍,就能消除眼睛疲勞     體驗者感想 30 世代‧男性 眼睛疲勞的時候做一下,效果十分驚人!   伸展這裡的肌肉! 眼輪匝肌的主要作用在於幫助眼皮開合;流淚的時候也有助於將眼淚擠出來。此處肌肉一旦疲乏,不僅眼睛會變小,還容易出現黑眼圈...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戴口罩成為全民運動,更是出門不可或缺的標準配備,扺擋病毒入侵之餘,現在更為不少愛美一族帶來額外便利性!國內牙科門診就觀察到,不少有牙科照護需求的病人,就把握此時機進行門面大改造,比如說常見、被人視為漏財象徵的門齒間隙。 中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