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第24例發病29天才確診 學者呼籲防疫作戰應超前準備

第24例發病29天才確診 學者呼籲防疫作戰應超前準備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延燒擴大,國內第24例確診COVID-19(新冠病毒、武漢肺炎)個案為北部60多歲婦女,平日生活單純,在社區運動、唱歌,且近2年未出國,卻在1月22日發病,出現感冒症狀,期間多次就醫,感染源不明,疑似為社區感染,引起民眾緊張。

 

前疾管局長、南台科大生技系講座教授蘇益仁指出,是否為社區感染,已經不是現階段防疫重點,關鍵在於防疫作戰應超前準備,而不是在有無社區感染等議題上打轉。

 

蘇益仁說,社區感染、社區傳播為不同程度的散播方式。第24例確定個案的感染源不明,就代表台灣已有社區傳播的風險,指揮中心應謹慎處理,在防疫體系、醫療體系或民眾注意事項等方面,儘速公布出標準建議流程,以免當年SARS慘劇重演。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該名婦女於1月22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22日至29日曾四度至住家附近診所就醫,後來因症狀加劇,呼吸急促,29日晚間送往急診,診斷為肺炎,30日住院。2月10日轉入加護病房,19日確診新冠肺炎,目前仍在治療中,感染源不明。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分析,案24例個案在1月22日發病,當時台灣對大陸往來並無入境限制,研判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很早就進入台灣。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這名婦女發病至今已快1個月,但國內尚未爆發確定的群聚感染,這代表該個案並沒有帶來任何疫情或防疫缺口,民眾不用過度恐慌

 

施信如認為,政府應思考不同的應變方式,若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且出現明顯的群聚感染,建議比照新加坡模式,輕症患者在家休息,需隔離者自主管理,而非集中管理。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作者:駱慧雯根據統計,大腸癌在台灣是連續9年拿下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大部分的大腸癌在整個大腸僅會有1處病發部位,極少數會出現2個病發部位的「同時癌」情況,偏偏台中1名餐廳副總就是其一。醫師提醒,三餐不固定、愛吃宵夜都可能提高腸癌的風險,如果發覺最近有排便異常、便祕、胃口變差等症狀,都要提高警覺! 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您的孩子是否符合健康體位?研究指出,兒童肥胖不僅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風險,對其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及社交學習也會有影響。另外,小學時期肥胖的兒童,在成人後有6到7成仍然肥胖;而國中時期的肥胖,將來更高達7到8成也是肥胖成人,且會增加成...

閱讀詳情 »

預防肌少症 養肌計畫不能等 近年來國人罹患「肌少症」年齡有年輕化趨勢,30歲以下得到肌少症比例竟高達三成,且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發現,台灣肌少症是亞洲第一,現在40歲的人,將來有高達八成的人可能會臥床不起!醫師專家呼籲,中壯年時期須及早因應,存夠肌肉本錢,減少老年相關疾病的發生。《健康2.0》...

閱讀詳情 »

啟動天然護腰 遠離坐骨神經痛 上班族常常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通常有久坐、久站或是搬重物的人,比較容易產生坐骨神經痛,從臀部一路痛到腳,嚴重者痛起來要人命!根據統計,有六成至八成的國人,一生中或輕或重,都曾有坐骨神經痛。《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及醫師專家,將在節目中告訴大家如何找病因對症治療,以及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