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第24例發病29天才確診 學者呼籲防疫作戰應超前準備

第24例發病29天才確診 學者呼籲防疫作戰應超前準備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延燒擴大,國內第24例確診COVID-19(新冠病毒、武漢肺炎)個案為北部60多歲婦女,平日生活單純,在社區運動、唱歌,且近2年未出國,卻在1月22日發病,出現感冒症狀,期間多次就醫,感染源不明,疑似為社區感染,引起民眾緊張。

 

前疾管局長、南台科大生技系講座教授蘇益仁指出,是否為社區感染,已經不是現階段防疫重點,關鍵在於防疫作戰應超前準備,而不是在有無社區感染等議題上打轉。

 

蘇益仁說,社區感染、社區傳播為不同程度的散播方式。第24例確定個案的感染源不明,就代表台灣已有社區傳播的風險,指揮中心應謹慎處理,在防疫體系、醫療體系或民眾注意事項等方面,儘速公布出標準建議流程,以免當年SARS慘劇重演。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該名婦女於1月22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22日至29日曾四度至住家附近診所就醫,後來因症狀加劇,呼吸急促,29日晚間送往急診,診斷為肺炎,30日住院。2月10日轉入加護病房,19日確診新冠肺炎,目前仍在治療中,感染源不明。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分析,案24例個案在1月22日發病,當時台灣對大陸往來並無入境限制,研判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很早就進入台灣。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這名婦女發病至今已快1個月,但國內尚未爆發確定的群聚感染,這代表該個案並沒有帶來任何疫情或防疫缺口,民眾不用過度恐慌

 

施信如認為,政府應思考不同的應變方式,若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且出現明顯的群聚感染,建議比照新加坡模式,輕症患者在家休息,需隔離者自主管理,而非集中管理。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再過不久即將迎接農曆新年到來,長假期間往往會享受美食,但對胃食道逆流的患者而言,可能因飲食型態改變造成疾病發作,必須特別注意。奇美醫學中心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謝秉欣表示,平常可從生活和飲食習慣調整,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病情,有五個重點可提供民眾參考,包括減重、飲食控制、避免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冬季氣候寒冷,陰氣旺盛,中醫認為,冬季最應避寒保暖,養生保健極為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內臟與生理都衰退、老化,體溫調節能力與耐寒能力均下降,更要重視各方面保暖,方能安度寒冬,笑迎春天。開業醫徐仁德醫師表示,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人體陽氣最容易從頭部散掉,如同熱水瓶不蓋塞...

閱讀詳情 »

  癌症並非不治之症,關鍵在於治療的早晚。《每日郵報》、《印度時報》等媒體近日綜合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近幾年的研究指出,以下10種人患癌幾率較高,應及早防範。 1.喝燙茶。研究發現,茶水溫度高於68.8攝氏度即可算熱茶,如果茶水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