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經期悶痛、血量多⋯她健檢才知「卵巢長10公分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經期悶痛 血量多⋯她健檢才知「卵巢長10公分瘤」

「原以為只是經痛,但到後來連平常時腹部都有悶悶痛痛的感覺。」51歲陳小姐表示健康檢查中,發現子宮肌瘤再度復發,且卵巢右側還有10公分大的卵巢瘤。由於5年前才做過一次子宮肌瘤手術,解決當時經血量大的問題,然而最近在經期時,腹部開始出現悶痛且血量多等症狀,就連運動跑步、甚至平躺都會沉重悶痛,連睡覺也睡不好,一直忍痛直到健檢才發現是子宮肌瘤復發,同時還多了卵巢瘤的問題。

「子宮肌瘤、卵巢瘤同時發生,其實不常見。」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醫師李佩蓁表示,陳小姐卵巢瘤約10公分、子宮肌瘤約7公分左右,其中卵巢瘤已經大到在肚臍的位置就能摸得出來,而子宮肌瘤也不止1顆,還有其他小顆的肌瘤,這也造成她嚴重貧血、腹痛、經期異常。

在與陳小姐討論與評估治療方式時,因得知陳小姐之後並無生育計畫,醫師選擇以單孔腹腔鏡微創手術,從肚臍處開一個約2公分的小孔,搭配組織袋以避免卵巢及子宮等組織在移除過程掉到腹腔;手術不到1小時就完成右側卵巢瘤摘除及子宮次全切除,並保留她的子宮頸及左邊的卵巢。

卵巢瘤沒症狀!直到「長太大」引發下腹劇痛
「陳小姐的卵巢瘤屬於良性畸胎瘤。」李佩蓁說明,一般卵巢畸胎瘤都是沒有症狀,不會痛也沒有感覺,一旦腫瘤長到超過5公分,因重量不均勻就有較高的機率因為運動或姿勢改變而扭轉,導致月經異常或卵巢缺血引起下腹痛或劇烈腹痛,這時就需以手術來切除腫瘤。

而在子宮肌瘤合併卵巢手術治療上,相較於傳統剖腹手術,單孔腹腔鏡微創手術不僅傷口更小、出血也少,住院天數也少、復原更快,除了在術後當天就可下床走路之外,亦能減少傷口裂開及疝氣的發生。

女性過30歲經期異常、腹痛要當心,近5成恐子宮肌瘤
李珮蓁指出,30~50歲的女性,約4至5成都有子宮肌瘤,大部分的人沒有症狀,但若是出現經血多、經痛、慢性不孕或是壓迫症狀造成頻尿或排便異常,就需要就醫治療;另外,已檢查出患有子宮肌瘤的病患,因為在未停經之前,肌瘤每年都有可能會慢慢的長大,建議病患每年定期回診做超音波追蹤檢

在急診或門診中,常常遇到女性病患忍痛或害羞而延遲就醫,險導致卵巢受損等狀況。李佩蓁提醒,女性朋友若是經期異常、下腹痛,千萬不要忍耐或不好意思就醫,其實超音波檢查就能快速幫助病患做出初步的子宮或是卵巢異常的診斷,及早找出病灶,不僅可以把握黃金治療時期,往往在治療後也可有良好的結果。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緯來《醫次搞定》邀請沈玉琳、郭昱晴、曾智希上節目分享國人十大死因之一的肺部疾病;曾擔任戒菸大使的沈玉琳提及自己有長達25年的菸齡:「我其實很不喜歡菸味,抽菸只是一種社交工具,當了戒菸大使之後才真正斷了菸癮。」小禎也自爆年輕的時候曾經抽了五、六年菸:「突然有一天覺得菸味很討厭,一夜之間就全戒掉了,瞬間...

閱讀詳情 »

【記者周蘭君報導】2019ATLife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從7月25日到7月28日在南港展覽館展出,今年的特色之一是設置職能治療專區。在ATLife生活輔具展職能治療專區裡,將由專業的職能治療師在現場展示居家高齡及無障礙友善設計原則,讓現場民眾了解到客廳的照明及地板設計如何讓長輩不易跌倒,又有哪些...

閱讀詳情 »

左起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病友代表惠敏、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 【記者周蘭君報導】肺癌蟬聯癌症死因榜首超過十年,發生率也居高不下,恐怕將成為新一代國病!8月1日世界肺癌日前夕,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國民健康署、台灣肺癌學會、癌症醫學會等團體25日共同提醒國人重視肺癌防治,並...

閱讀詳情 »

蘇嘉瑞:大健康產業跨領域轉型趨勢—精準醫療 文.洪寶山 六月份衛福部公布最新數據,癌症已連續三十七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面對癌症的威脅,健康保健的意識抬頭,日新月異的醫療科技,如何以新型的產業姿態邁向整合式醫療? KPMG安侯建業   跨領域的醫療生技產業輔導 作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