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經期悶痛、血量多⋯她健檢才知「卵巢長10公分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經期悶痛 血量多⋯她健檢才知「卵巢長10公分瘤」

「原以為只是經痛,但到後來連平常時腹部都有悶悶痛痛的感覺。」51歲陳小姐表示健康檢查中,發現子宮肌瘤再度復發,且卵巢右側還有10公分大的卵巢瘤。由於5年前才做過一次子宮肌瘤手術,解決當時經血量大的問題,然而最近在經期時,腹部開始出現悶痛且血量多等症狀,就連運動跑步、甚至平躺都會沉重悶痛,連睡覺也睡不好,一直忍痛直到健檢才發現是子宮肌瘤復發,同時還多了卵巢瘤的問題。

「子宮肌瘤、卵巢瘤同時發生,其實不常見。」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醫師李佩蓁表示,陳小姐卵巢瘤約10公分、子宮肌瘤約7公分左右,其中卵巢瘤已經大到在肚臍的位置就能摸得出來,而子宮肌瘤也不止1顆,還有其他小顆的肌瘤,這也造成她嚴重貧血、腹痛、經期異常。

在與陳小姐討論與評估治療方式時,因得知陳小姐之後並無生育計畫,醫師選擇以單孔腹腔鏡微創手術,從肚臍處開一個約2公分的小孔,搭配組織袋以避免卵巢及子宮等組織在移除過程掉到腹腔;手術不到1小時就完成右側卵巢瘤摘除及子宮次全切除,並保留她的子宮頸及左邊的卵巢。

卵巢瘤沒症狀!直到「長太大」引發下腹劇痛
「陳小姐的卵巢瘤屬於良性畸胎瘤。」李佩蓁說明,一般卵巢畸胎瘤都是沒有症狀,不會痛也沒有感覺,一旦腫瘤長到超過5公分,因重量不均勻就有較高的機率因為運動或姿勢改變而扭轉,導致月經異常或卵巢缺血引起下腹痛或劇烈腹痛,這時就需以手術來切除腫瘤。

而在子宮肌瘤合併卵巢手術治療上,相較於傳統剖腹手術,單孔腹腔鏡微創手術不僅傷口更小、出血也少,住院天數也少、復原更快,除了在術後當天就可下床走路之外,亦能減少傷口裂開及疝氣的發生。

女性過30歲經期異常、腹痛要當心,近5成恐子宮肌瘤
李珮蓁指出,30~50歲的女性,約4至5成都有子宮肌瘤,大部分的人沒有症狀,但若是出現經血多、經痛、慢性不孕或是壓迫症狀造成頻尿或排便異常,就需要就醫治療;另外,已檢查出患有子宮肌瘤的病患,因為在未停經之前,肌瘤每年都有可能會慢慢的長大,建議病患每年定期回診做超音波追蹤檢

在急診或門診中,常常遇到女性病患忍痛或害羞而延遲就醫,險導致卵巢受損等狀況。李佩蓁提醒,女性朋友若是經期異常、下腹痛,千萬不要忍耐或不好意思就醫,其實超音波檢查就能快速幫助病患做出初步的子宮或是卵巢異常的診斷,及早找出病灶,不僅可以把握黃金治療時期,往往在治療後也可有良好的結果。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腸漏,發炎的關鍵》少吃多動照樣變肥?看看台大醫師怎麼說 台大醫師吳佳鴻日前在《腸漏,發炎的關鍵》書中提到,因為肥胖來求診的患者,他們告訴我試了許多方法,吃很少,也動很多,可是就是瘦不下來,我常反問:「吃很少,那你都吃什麼?」「麵包啊,有時候三明治,偶爾喝奶茶,飲料也都改半糖的,不餓就不吃,青菜也盡量...

閱讀詳情 »

家中孩子長出第一顆恆齒時,就是窩溝封填的好時機!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第一顆恆齒通常是第一大臼齒,臼齒表面有深淺不一的縫隙,可幫助磨碎食材,但這些縫隙清潔不易,也容易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因此建議當孩童長出第一大臼齒時即可前往牙醫診所進行窩溝封填,以降低蛀牙的機率喔!  隨著孩子年歲漸長,乳牙也...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田春慧           有大型研究表明,身材高大的男性患侵略性前列腺癌的風險更高,所導致的死亡的人數也更多。 英國科學家發現,身高每增加10釐米,患高級別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就會增加21%,死亡風險增加了17%。此外,他們還發現,身體肥胖會提高患性前列腺癌的風險。 牛津大學的...

閱讀詳情 »

事故傷害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6位,105年總計7,206人因事故傷害而死亡。常見的事故傷害種類分別是哪些呢?  「事故傷害」指的是非蓄意性傷害事件(不含自殺),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105年共計有7,206人因意外事故而亡,其中,男性發生意外事故的比例遠高於女性,約有3倍之多,以年齡來看則以65歲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