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肝癌二線標靶病情控制穩定

        四次手術太煎熬 肝癌二線標靶 病情控制穩定

(記者張耀元報導) 今年65歲的蔡先生,是肝硬化第一期患者,自2005年開始固定服藥至2016年,長達11年時間,均定期回診追蹤,病情顯示控制良好。直到2016年11月,在追蹤檢查報告中,發現肝上長出一顆3公分的小腫瘤,在醫師評估肝功能與體能後,便建議執行手術切除。沒想到時隔三個月後,又再次復發長出一顆10公分大腫瘤,經醫師判定恐壓迫周遭血管,引發危險,便又再次執行手術將其切除。 光是因為腫瘤復發,蔡先生前前後後就動了四次手術,飽受煎熬。而後在醫師協助申請下,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進行治療,然而服用至第6個月,卻發現已有局部小腫瘤轉移到腹部與肝內,於是自今年三月起便開始使用二線藥物治療,並合併血管栓塞治療,病情控制相當穩定,也沒有出現腹水、黃疸等症狀,維持一定活動力,甚至可以回歸日常生活繼續上班。

肝癌二線標靶病情控制穩定

           圖說:廖光福醫師提醒民眾,肝癌預防應從生活做起,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收治此案例的台中慈濟醫院腸胃內科主任廖光福醫師表示,臨床肝癌治療方式,會依據腫瘤生長位置、大小與數量有所不同,一般初期傾向優先以手術切除,但如演變為中晚期,轉移至大血管與靜脈,無論是手術、電燒、栓塞效果都相較有限,此時便會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若仍無法得到理想療效,就須考量二線的口服標靶藥物或免疫治療,兩者臨床成效屬伯仲之間。二線標靶治療費用相對較低,具較多實證案例可參考。

廖醫師進一步分析,以往使用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約有2成患者腫瘤會縮小,3成患者腫瘤大小可維持不變;但卻仍有5成未獲理想療效的患者,將面對無藥可醫的窘境。但自去年9月衛福部通過肝癌二線藥物治療後,平均整體存活期可顯著延長成效相當不錯,無疑也為這群肝癌晚期患者點燃新希望。

  廖光福醫師提醒,目前約有7至8成肝癌患者都是從B肝或C肝衍生而來,另外2成則是與脂肪肝、酒精有關。若民眾屬於以上高風險族群一員,除應接受治療外,也需調整生活型態,並建議每半年進行抽血與超音波檢測,持續追蹤觀察。若出現上腹部脹痛、食慾不振、眼睛或皮膚泛黃、腹水等現象,更應立即就醫檢查,遵循「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原則,配合醫囑治療,便有機會爭取寶貴生命時間。

相關推薦

因應春節期間的檢疫訂房需求,交通部已掌握春節前返台入境人數及居家檢疫人數,並與六都直轄市政府開會共商增加防疫旅宿量能。交通部觀光局表示,目前各縣市已積極輔導業者加入防疫旅館,近期防疫旅館已可增加近4600房。觀光局表示,為擴增防疫旅宿之量能,在8日邀集觀光旅館業者及旅館業公會召開「增加防疫旅宿量能研...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全球,關島人道包機今日下午5時25分左右飛抵台灣桃園機場,外交部稍早說明,最後確認搭機乘客共47人(皆持有陰性報告),13名機組員。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機上包含一般旅客和有醫療需求旅客,大致上都是國人,將比照一般旅客入境程序,入境後先看有無症狀,無症狀者進行居家檢疫,入境前14天有...

閱讀詳情 »

中華航空今(11)日出動人道包機,載運有醫療需求的關島民眾來台就醫,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預報共有54人登機,入境者須持有陰性報告,多數為國人,其中5人有就醫需求,4位是陪病家屬,其餘一般旅客入境後將進行居家檢疫。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關島有醫療需求的民眾無法成行,華航11日派出一架從台灣直...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自埃及(案830、案831、案832)、菲律賓(案833)、印尼(案834)及美國(案835)入境。莊人祥表示,案830、案831、案832分別為埃及籍10多歲男性、10多歲女性及30多歲女性,皆為案8...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