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運動增強記憶力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 編譯

運動可以幫助大腦維持記憶力。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壓力與災難可能會影響大腦的穩定性,減弱人們學習與記憶資訊的能力。但是新的研究,經由研究老鼠發現,經常的運動可以再次復甦大腦的能力,讓腦內細胞再度聯絡起來。
記憶一直是生物體的一個謎,但是人們發現記憶像是程式碼一樣,會存在大腦掌管記憶的海馬體中。如果記憶不是寫入海馬體的細胞,記憶沒多久就會消失,無法再度讀取,就如同海底總動員二裏頭記憶喪失的朵莉一樣。
但記憶是很複雜的,這些在海馬體的細胞又必須互相連結,因此記憶才會完整又真實。每個神經細胞裡的連接,稱作突觸,是由電子及化學信號構成,往返於每個細胞之中,就像軍隊裡傳送訊息的傳送兵一樣。這些信號可能強,也可能微弱。一般而言,信號越強,這個人的記憶就會越持久以及完整。

神經科學家已經發現我們怎麼過生活會大大影響這些突觸的強弱。像是睡眠不足、喝酒、飲食習慣,和其他生活方式,尤其是壓力,都會大大影響腦細胞間訊息的連結。但持續反覆的複習,又可以增強這些訊息的能力。

 

大家都熟知運動可以增強記憶與學習能力。但是過去都在動物實驗階段,並且只有短期的研究。最近,一群猶他州布萊罕楊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的研究學者,他們把年輕健康的老鼠分成兩群,一群每天都要在籠子裡面的滾輪運動,一天約可以跑三英哩。另外一群老鼠每天則都安置在籠子裡。之後,科學家會讓老鼠的天敵,例如貓接近那群沒在運動的老鼠,如此連續三天,目的是要增加老鼠的壓力環境,就像人類每天都在接觸工作上的壓力或是其他焦慮環境一樣。

接著,為了瞭解壓力會不會影響老鼠的記憶,研究者都設計了一個迷宮,迷宮終點有食物,來測試兩種老鼠的記憶能力。

結果,兩種老鼠的記憶力有很顯著的不同,經過三天慢性壓力環境的老鼠,牠們大腦的突觸能力有很顯著的退化,牠們的記憶能力也沒有運動的老鼠來的多。而那些有運動的老鼠,學習迷宮的能力則好得多。最有趣的,是那些有壓力卻也在運動的老鼠,這些老鼠的記憶能力並沒有沒有壓力但在運動的老鼠來得好,但也勝過於那些有壓力卻沒在運動的老鼠。

最後,無論有沒有外在壓力環境的老鼠,最後都學會走了迷宮,找到迷宮頂端的食物,但有壓力卻沒在運動的老鼠,找到的時間卻慢了有運動的老鼠幾星期之遠。

儘管人類不是老鼠,但是從科學家的老鼠實驗結果,多少可以給我們人類一些啟發,如果我們無法活在一個完全沒有壓力的環境裡面,至少每天運動,是增強記憶能力的好方法。

 

Reference :

How Exercise May Help the Memory Grow Stronger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喜歡喝酒,有些人喜歡開心暢飲,有些人喜歡適度小酌,飲酒儼然是許多國家的文化之一。當然,大家都知道過度飲酒會傷害身體健康,但若是適量飲酒呢? 不時有媒體報導適量飲酒有益健康,但也有不少研究宣稱即使是適量飲酒仍會傷身,到底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呢? 研究人員已經...

閱讀詳情 »

▲麻疹前驅症狀特徵是發燒、全身乏力和厭食。(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堪稱全球麻疹大爆發年,國內外各地感染疫情頻傳,麻疹傳染力強,在國內,吃個麻辣燙、看電影甚至聽小巨蛋演唱會都見麻疹患者的蹤跡,甚至出現「一個傳十個」的超級傳播者,如何搞清楚自己究竟被傳染了沒...

閱讀詳情 »

▲衛福部最新調查顯示,居家照服員薪資待遇已提升。(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曾因一席「長照服務員月薪3萬是做功德」談話被外界酸應改名「賴功德」,也讓長照產業的薪資備受關注。衛福部今(10)日公布最新調查結果,去年12月底,國內全職居家照顧服務員...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勇敢.去愛』活動網站)。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的愛滋感染者至今年4月底為止,累計已達3萬8603人。疾管署分析去年新增愛滋感染者,推估國內仍有約1成6感染者不知道自身感染狀態,成為「黑數」,且值得注意的是,疾管署指出,有逾3成1是在診斷後1個月內發病,比例偏高,提醒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