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節痛絕對不能默默忍耐 破解類風濕性關節炎10大迷思

關節痛絕對不能默默忍耐 破解類風濕性關節炎10大迷思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關節痛,忍一忍就好?」、「關節痛只是因為工作太勞累?」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好發於中年女性的自體免疫疾病,馬偕紀念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惠婷醫師指出,除了造成關節慢性疼痛之外,還會持續破壞關節,漸漸造成關節變形,甚至導致失能,可不是個「忍一忍就好」的小毛病。


迷思1:類風濕因子RF陽性就一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RA?


類風濕因子RF(Rheumatoid Factor)只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的參考檢查之一,其他原因也可能導致類風濕因子RF陽性,而且有部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類風濕性因子RF會呈現陰性。


導致類風濕因子RF陽性的原因很多樣,除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外,還有其他自體免疫疾病、或是一些讓身體慢性發炎、感染的疾病,例如B型肝炎、C型肝炎帶原的病人,甚至有些腫瘤也會造成類風濕因子陽性。


若檢驗發現類風濕因子RF陽性時,還需要配合臨床症狀,和其他的抽血檢查來判斷,單純只有類風濕因子RF陽性,不代表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迷思2:只要雙手、雙腳出現對稱性關節痛,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表現大多是對稱性、多發性關節炎,但也有其他疾病可能發生對稱性關節炎,像是很常見的手部退化性關節炎、或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有關節的侵犯,而造成關節炎。

關節痛絕對不能默默忍耐 破解類風濕性關節炎10大迷思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危險因子包括中年女性、抽菸、肥胖、有家族病史等。(圖/照護線上提供)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危險因子包括中年女性、抽菸、肥胖、家族病史等。典型的表現是同時侵犯雙側相同的關節,使關節腫脹不適,而且休息愈久,愈不舒服。患者於早上起床時,關節僵硬的狀況可能持續超過1個小時,較嚴重時甚至無法拿牙刷、擰毛巾。


若關節炎持續超過6週,還會抽血檢驗發炎指數、類風濕因子RF、CCP抗體等,李惠婷解釋,每個病人的表現不太一樣,臨床上會依據受侵犯的關節、關節症狀、關節外症狀、持續時間、抽血檢查等,做整體的評估。


迷思3: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自體免疫疾病,聽說要多進補、多吃健康食品來提升免疫力?


李惠婷提到,這是錯誤的觀念。有很多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確定診斷後就會開始使用各式各樣的補品、健康食品,反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亂掉了,而處於發炎的狀態,進補可能造成疾病惡化。早期藥物治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非常重要,愈早治療,愈有機會控制病情,建議應該要及早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


迷思4:聽說類風濕性關節炎RA只要調整飲食,就可以不用吃藥?


早期藥物介入有助於減少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李惠婷說部分患者會嘗試飲食或民俗療法,拖了半年,發現關節還是持續發炎才回到門診,結果關節已經遭到破壞。關節破壞是不可逆的,可能造成關節變形,甚至導致失能。


迷思5: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RA得吃很多類固醇?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第一線用藥是免疫調節劑,通常會使用1種以上的藥物,免疫調節劑通常需要服用大概1至2個月後才會出現療效,因此在發炎很厲害的時候,有可能會先使用類固醇抑制發炎反應,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疼痛。


關節痛絕對不能默默忍耐 破解類風濕性關節炎10大迷思

▲免疫調節劑通常需要服用大概1至2個月後才會出現療效,在發炎很厲害的時候,有可能會先使用類固醇抑制發炎反應,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圖/照護線上提供)


部分病人在接受免疫調節劑、止痛藥、類固醇的治療後,還是沒有辦法控制發炎、緩解症狀,就會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李惠婷說,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有效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減少關節的發炎跟破壞,會根據病人的症狀,來幫病人申請使用。


類固醇並非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治療藥物,只要發炎狀況控制良好,便會逐步調低劑量,並停止使用。李惠婷表示,治療過程中都會依照疾病活性調整藥物,不至於長期大量使用類固醇,患者並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問題。


迷思6:類風濕性關節炎RA打針一定比吃藥好?


針劑和口服藥的作用機轉不同,都能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預防關節變形,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調整合適的藥物。


迷思7:一定要打生物製劑嗎?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效用?


生物製劑有很多種,治療機轉各不相同,有些可以抑制T細胞活化,有些可以抑制B細胞活化,有些可以與細胞激素(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結合,以抑制發炎反應。假使免疫調節劑的效果不如預期,才會申請生物製劑、小分子標靶藥物,目前藥物選擇很多,重點是要及早接受治療,才能發揮更好的療效。


迷思8:使用生物製劑需要經常換藥?


使用生物製劑時,醫師仍會根據病人的症狀做調整,李惠婷說可能轉換到第2種、第3種,才會找到適合的藥物。申請生物製劑之前都必須評估病人的共病症、使用的安全性,醫師會跟病人討論,最主要還是要看病人接受治療的配合度,如果可以遵照醫囑用藥,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


迷思9: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只要關節不腫、不痛,就可以停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全身性的免疫疾病,即使是在關節不腫、不痛的時候,關節依然會持續受到破壞,有些患者還有關節外併發症,所以不可以自行停藥。


關節痛絕對不能默默忍耐 破解類風濕性關節炎10大迷思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需要長期追蹤治療的慢性病,醫師會根據症狀適時調整藥物。(圖/照護線上提供)


迷思10:有類風濕性關節炎RA就不適合運動嗎?


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為怕痛,或是已經有關節變形,所以就不敢運動。其實維持適度運動對患者很重要,可以防止肌肉萎縮、改善關節活動度。


患者可以與醫師、物理治療師討論,依照身體狀況設計運動處方,足夠的暖身及伸展,也有助於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類風濕性關節炎,迷思要破解!醫師圖文剖析


更多NOW健康報導
▸民進黨創黨元老朱高正大腸癌病逝 「腸」保健康5技巧
▸B型肝炎多數無症狀 長期反覆發炎恐肝硬化、肝癌上身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天氣濕冷,好像穿再多衣服都不能保暖,原來是因為體內的濕氣太重在作怪!若這時,加上外來的「外邪」濕氣,讓身體更加的畏寒,也就難怪穿再多還是冷!中醫師建議,對於經常感到畏寒的人,可利用年假在家的時間,準備簡單的食療來暖身,還可以減肥,可說是一兼二顧。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醫美整形技術越來越發達,台灣「整形達人」雜誌與大陸「悅美網」特別於日前舉辦兩岸醫美頒獎交流晚會,兩岸的整形達人在北京大會師,為兩岸醫美交流跨出一大步!這次的兩岸年度頒獎典禮,將近300餘名海峽兩岸知名醫師與專家共襄盛舉,被號稱為醫美界的奧斯卡。此次醫美整形達人頒獎典禮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注重養生,常會購買保健食品,尤其魚油富含Omega-3,包含EPA及DHA,不但能保養心血管,對於心臟、免疫系統、發炎症狀、氣喘、乾眼症、大腦發育、產後憂鬱症等,都有所助益;不過,坊間產品眾多,民眾該如何挑選呢?藥師建議,魚油來源選擇小型魚、添加維生素E,並認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關將近,由於連假期間長,許多民眾早已摩拳擦掌規劃出遊行程。但在愛美人士眼中,假期前夕反倒成了修修臉的好時機。根據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統計,每到連假或過年前夕,美容醫學的門診量不僅比平常增加2~3成,預約人數更是翻倍成長;其中又以恢復期短的微整療程,最受民眾青睞。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