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食道夾出3公分完整杏鮑菇! 他暴瘦一吃東西就吐全因這病

▲醫師示範杏鮑菇卡在食道的位置。(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中一名70歲老翁曾有中風病史,近2年來,每每吃東西就吞嚥困難,過年時症狀更是突然加劇,食物吃下去沒多久便吐出來,也容易嗆到,求助急診經X光檢查後,發現有肺炎表現,但因症狀不典型,醫師進一步胃鏡檢查這才發現原來有一塊杏鮑菇卡在食道。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黃建文表示,老翁確診為食道弛緩不能症併吸入性肺炎,所幸夾出杏鮑菇後,趕快以抗生素治療肺炎,並先暫時以鼻胃管進食。

令醫師訝異的是,從食道末端夾出的杏鮑菇,大小約3公分,且一整塊體型完整。原來該名老翁有腦中風病史,當時研判傷及吞嚥神經,醫師安排至復健科進行吞嚥訓練,但老翁沒有持續復健,2年來因吞嚥困難已暴瘦20幾公斤。

黃建文說,老翁的臨床表現與典型中風患者不同,若因中風致使吞嚥、咀嚼神經受損,恐怕連食物都無法吞下去,故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並會診肝膽腸胃科醫師進行胃鏡檢查,發現食道和胃交界處呈現鳥嘴狀,以致於食道充滿食物殘渣。

黃建文表示,食道弛緩不能症發生原因不明,通常每年20萬人約僅有1至2人罹患,當患者的下食道括約肌持續性收縮、無法放鬆,就會出現漸進式吞嚥困難,並伴隨胸痛、嘔吐、胃酸逆流、營養不良等症狀,通常從有症狀到確診,平均需要2年。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提醒,吞嚥復健主要目的為提升病人吞嚥進食能力,協助病人找到適合的代償進食方式,以減少吸入性肺炎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並逐漸恢復用口進食。

黃建文強調,有吞嚥困難問題的年長者,千萬不可輕忽症狀,除了找出原因,更要配合醫囑積極治療,另外在長者食物的選擇和處理上應特別留意,才能維護長者及照護者的生活品質。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口罩實名制查詢再進化! 每家藥局固定「開賣時間」即起也查得到

陳時中驚曝居家隔離、檢疫恐衝破7萬 清明台商返台下一波挑戰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在擇偶上,我們會很不自覺的依照我們的直覺選擇男女朋友。舉例來說,為繁衍後代的需求,女性會傾向選擇一個有點驕傲、自信、比較有男性特徵的男人。男人也因為繁衍後代的需求,甚至會因為喜愛一個女生身上的味道,而喜歡上她。根據最新研究,當受精的時候,卵子也會選擇精子,讓這位幸運兒能...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年男性難關似乎特別難過,台北市衛生局最新統計發現,2019年台北市自殺死亡人數有339人,其中男性自殺死亡人數212人,就以45到64歲的中年男性占了2成4;至於前3大自殺原因分別為:「精神健康與物質濫用問題」、「情感、家庭及夫妻...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全球搶口罩,雖然台灣在口罩實名制之下,國產口罩供應無虞,但食藥署統計,國內醫用口罩光是今年上半年的進口量就突破5400萬片,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進口量的4700萬片還更多,其中7成大宗來自中國貨,擔心各國拚產能之下、品質可能出問...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確診新增至449例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案449為長期居住於南非的台灣籍50多歲男性,因探親返台,儘管依當地規定在返台之前曾採驗為陰性,沒想到7月1日晚間入境台灣後,因主動告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