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200M內都可以!生物辨識技術大突破 用「心」就進行身分驗證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生物辨識技術在現代被廣泛應用,除了廣為人知的指紋、人臉、虹膜、聲紋辨識,如今隨著科技的大躍進,在未來將有新的技術被推出,那就是靠「心臟」來辨識人體,且還能從200公尺處就能開始進行身分辨識,讓人相當吃驚。

綜合外媒報導,其實近年來許多高端國家都在研發遠程辨識技術,如文中所提到的新興心臟辨識技術,其實國外早就有「步態分析」靠著每個人不同的行進方式藉此來分辨那是誰。只是這樣的技術實在不像人臉、虹膜辨識等技術這麼可靠,因此就在美國特種部隊的要求下,五角大廈近期就研究出了新辨識技術,利用人類的心臟特徵來進行身分的識別。

說到用心臟識別身分,許多人恐怕都認為天方夜譚,不過其實原理非常簡單,那就是透過紅外線雷射來探測每個人獨特的心臟特徵,這項技術只要心臟離裝置約200公尺遠,那便可以輕鬆進行身分驗證,倘若有更先進的雷射技術,那麼探測的範圍還可以繼續增大、增遠。

不過這種心臟辨識的準確度到底多高呢?雖然五角大廈並沒有提供更多的資訊,但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日前也做出了類似的遠程心臟感測器,雖然最遠只達到20公尺且還需要配合雷達,但是這項技術卻可以達到準確率98%以上,所以精準度相當地高。

但對於現在的心臟辨識技術而言,唯一的限制那就是資料庫的數據不足,所以導致實用性還是沒辦法像指紋、人臉以及虹膜辨識那麼普及。但相信因為科技越來越發達,在未來這項技術很有可能會實際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除了身分驗證外,醫生也可以利用遠程掃描心臟失常又或者其他疾病,藉此方便監測患者病情,讓病患不再需要連接一大堆管線,便能透過這樣的技術診斷出身體到底哪裡有毛病。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機器學習犯罪面?假造指紋可通過生物辨識系統測試

沒帶車鑰匙怎麼辦?韓國車廠推出指紋辨識技術 明年上市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Krissler, Albrecht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熟女壞心情可能是更年期搗亂,透過保養自我調適!錢盈潔、郭昱晴跟禹安日前上緯來《醫次搞定》錄影,現年50歲的錢盈潔自招,三年多前邁入更年期的她,開始性格大變:「和老公有難以溝通的障礙!」她承認自己變得很沒耐性、情緒低落、容易心煩氣躁,「經常跟老公處在劍拔弩張的狀態。」醫師表示更年期是熟齡女性都會面對的...

閱讀詳情 »

失眠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問題之一,許多神經與精神領域疾病也伴隨睡眠障礙發生,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曾有過失眠的經驗,但演變成睡眠障礙則成了許多臨床問題的癥兆。睡眠障礙者從脈診儀中可以發現,其高頻六條經絡的血壓諧波變異係數明顯上升。 高頻六條經絡是指——H5 足陽明胃經(土)H6 ...

閱讀詳情 »

    許多藝人、名媛等在鏡頭前總能展現迷人笑容,其實美麗的關鍵,很多時候是一口美齒所造就!微笑,是與他人搭起友誼橋樑的第一步,也是打開人際關係之窗。然而當你要露齒微笑時,是否擔心一口不甚美觀整齊的牙齒破壞了氣氛,只能緊閉雙唇而大煞風景呢?雖想透過矯正的方式達到擁有一口美齒,卻又...

閱讀詳情 »

肌少症自我評估量表。(圖/由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記者游尚志/台北報導肌少症是高齡者常見的健康議題,根據台灣過去所做的臨床研究發現,六十五歲以上的社區長者大約7-10%左右的民眾具有肌少症,相當於全台有超過三十萬的長輩罹患肌少症。臺北榮總主導研究適合亞洲人肌少症的標準,坐下+起立五次,若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