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200M內都可以!生物辨識技術大突破 用「心」就進行身分驗證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生物辨識技術在現代被廣泛應用,除了廣為人知的指紋、人臉、虹膜、聲紋辨識,如今隨著科技的大躍進,在未來將有新的技術被推出,那就是靠「心臟」來辨識人體,且還能從200公尺處就能開始進行身分辨識,讓人相當吃驚。

綜合外媒報導,其實近年來許多高端國家都在研發遠程辨識技術,如文中所提到的新興心臟辨識技術,其實國外早就有「步態分析」靠著每個人不同的行進方式藉此來分辨那是誰。只是這樣的技術實在不像人臉、虹膜辨識等技術這麼可靠,因此就在美國特種部隊的要求下,五角大廈近期就研究出了新辨識技術,利用人類的心臟特徵來進行身分的識別。

說到用心臟識別身分,許多人恐怕都認為天方夜譚,不過其實原理非常簡單,那就是透過紅外線雷射來探測每個人獨特的心臟特徵,這項技術只要心臟離裝置約200公尺遠,那便可以輕鬆進行身分驗證,倘若有更先進的雷射技術,那麼探測的範圍還可以繼續增大、增遠。

不過這種心臟辨識的準確度到底多高呢?雖然五角大廈並沒有提供更多的資訊,但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日前也做出了類似的遠程心臟感測器,雖然最遠只達到20公尺且還需要配合雷達,但是這項技術卻可以達到準確率98%以上,所以精準度相當地高。

但對於現在的心臟辨識技術而言,唯一的限制那就是資料庫的數據不足,所以導致實用性還是沒辦法像指紋、人臉以及虹膜辨識那麼普及。但相信因為科技越來越發達,在未來這項技術很有可能會實際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除了身分驗證外,醫生也可以利用遠程掃描心臟失常又或者其他疾病,藉此方便監測患者病情,讓病患不再需要連接一大堆管線,便能透過這樣的技術診斷出身體到底哪裡有毛病。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機器學習犯罪面?假造指紋可通過生物辨識系統測試

沒帶車鑰匙怎麼辦?韓國車廠推出指紋辨識技術 明年上市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Krissler, Albrecht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你是否有過入睡時因身邊另一半「打呼」而被吵醒的經驗?或其實自己本身就是個「鼾聲製造者」?「打呼(發出鼾聲)」為人體於睡眠時全身肌肉鬆弛,呼吸道空間狹窄、呼吸氣體流量受限所致。為瞭解國人睡眠時的「打呼情形」,Pollster波仕特即時線上市調網針對1,448位13歲以上民眾進行調查。 Pollster...

閱讀詳情 »

一般出現在夜市頭或是夜市尾巴最常能看到有人在賣這個... 關於氣球專業的東西,也許很多人接觸的不多,但是這個真的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色彩絢麗的氣球,一脫手就會飛到天上去,最吸引孩子們的是光頭強、喜羊羊等卡通氣球,看到一定會纏著大人買一個。但是你知道嗎,這麼可愛的氣球可能隨...

閱讀詳情 »

這些天看的這些事太有感觸了,真的很想讓身邊的姐妹知道,選男人千萬不要挑走眼...... 也許以後,這些事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在婦產科實習快三週了,下面就是我遇到的極品事件,件件屬實......   先說說在產科病房的。 產科病房的病人,有保胎的,待產的,產後的,總之,個個...

閱讀詳情 »

中國人重情重禮,一聽到親友住院, 總是急忙拎著大包小包禮品前往探視, 不過探病也是一門學問,不小心可能會造成病人不便, 合宜的禮節、禮品才能讓病人倍感窩心,且發揮實質功效。「東方人不好意思開口問病患需要什麼,經常直接帶水果禮盒或花籃探病;西方人則會在探病前,問病患需要的東西后,才會拎著禮物到醫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