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0歲女乳房潰瘍就醫已是第四期! 中西醫合治緩副作用

40歲女乳房潰瘍就醫已是第四期! 中西醫合治緩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0多歲的A小姐,兩年前左側乳房觸摸到腫塊,但不以為意也未就醫檢查,去年初發垷腫塊範圍變大且變硬,左側腋下也出現硬硬的結節,於是上網找尋消除腫塊的偏方;直到半年前乳房硬塊的皮膚出現潰瘍並滲出膿血,且體力虛弱並容易頭暈,沒走幾步路就開始喘、體重一個月就掉了1公斤,才驚覺事態嚴重就醫求診,確診為左側侵犯性乳管癌第四期且轉移到淋巴與肺部,已無法開刀處理,只能先以化療讓腫塊變小。

腫瘤潰瘍+化療副作用 使水瀉頻急

經過兩次化療後,因腫瘤潰瘍、疼痛及膿血滲出仍然持續,再加上化療副作用的水瀉頻急,所以尋求癌症輔助治療,經過針灸及中藥調理並配合化療療程,在第五次化療完成時,潰瘍部位已收口至6.5公分,膿血滲出情況也幾近於無,現持續以中西醫共同治療。

氣虛氣滯濕熱瘀積結於乳房 中藥+針灸減輕副作用

中醫觀點「乳頭屬肝,乳房屬胃」,在經絡走向,乳房為胃經、脾經、腎經、肝經、心包經及心經經氣流經處,氣機壅塞濕熱瘀痰滯於胸中而生癌腫。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豪君表示,A小姐因長年憂思鬱結加上熬夜飲食不節,氣虛氣滯濕熱瘀積結於乳房成癌腫,另化療藥物毒性損傷脾胃之氣,逐出現化療副作用水瀉頻急症候,經以益氣健脾、清熱袪濕的中藥及配合針灸疏通經絡之氣,病人在中西醫的共同治療下,腫瘤潰瘍部位縮小收口,化療期間的副作用持續時間與程度更為減輕。

乳癌病人致中醫尋求診治 多因4因素所致

陳豪君主治醫師說明,常見乳癌病人至中醫門診大致有以下狀況:化放療療程副作用(噁心、嘔吐、腹瀉、白血球低下、手腳末稍麻、手足症候群等)、荷爾蒙治療藥物的副作用(熱潮紅、心悸等)、乳癌術後淋巴水腫、局部皮膚緊繃攣縮等症狀,而經中藥調理及針灸治療,必要時配合復健對病情都可以有很好的改善。

增加抗癌力 樂觀正向心態不可少

關於乳癌病人的衛教,陳豪君主治醫師強調,最重要的是保持樂觀正向的心情,飲食上以營養均衡的原型食物為主,也可參考地中海飲食概念;切勿自行恁意進補,燥熱或寒涼生冷的食物更不適宜,不吃具類及荷爾蒙成分的保健食品,腸胃弱的病人也不宜攝取難以消化或具刺激性的東西。

整體而言,補充營養、增強體力並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及運動習慣,方能提高乳癌病人治療的存活率及增加抗癌期間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癌症治療副作用難忍 「中醫輔療」增添抗癌能量

4分鐘就1人罹癌!能用中醫治療嗎? 帶你窺探古老智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9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大樓,骨骼就像鋼架一樣。體格結不結實,與骨骼健康密不可分。其實生活中很多常見的習慣動作很傷骨頭,不知不覺就會加速骨骼老化,不僅可能導致身材變形,還會誘發諸多健康問題。一定要注意下面這些最常見的傷骨動作,時刻保持正確姿勢,保護骨骼健康。 1、蹲著研究發現,平躺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零,站...

閱讀詳情 »

      癌症專家——近藤誠,日本慶應大學醫院放射科醫生,行醫超過40年,敢於發表許多與大眾切身相關卻無人敢說的醫療意見,被日本民眾親切地稱為“醫界良心”。出生於醫生世家,畢業於慶應大學醫學部,後前往美國留學,並取得博士...

閱讀詳情 »

一個人是否健康是能夠從多方面表現出來的,無論是頭髮、皮膚還是手部和指甲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指甲看健康也是現在人們常用的方法,比如一旦出現指甲凹凸不平,或者指甲上有黑線等問題就需要警惕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下,如果通過指甲狀態分辨健康吧。 健康指甲長什麼樣 標準:教授介紹說,一個健康的指甲應該是平...

閱讀詳情 »

(pic.via)我在三、四十歲時,膝蓋骨痛得很厲害,上幾級台階都要扶牆而行,醫生診斷為膝蓋骨變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質增生。   醫生還說沒有什麼特效藥,這是人開始老化的常有病,給我開了些風濕止痛藥。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空腹服了這種藥,結果胃痛大發作,又痛又吐,上醫院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