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要輕忽了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直腸癌的警訊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周先生66歲,是一位退休司機,今年5月進行大腸直腸癌篩檢後,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但因無明顯症狀,故未進一步檢查,至今年9月因腹部疼痛併可觸摸腫塊至急診求診,檢查後為乙狀結腸癌並膿瘍形成,經手術切除併人工肛門成行術(Hartmann’s operation)已順利出院,但病理分期為第三期,因此目前正接受化學治療中。

丁先生52歲,是一位上班族,早在今年初的大腸直腸癌篩檢結果,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也因無明顯症狀故未進一步檢查,至今年8月因排便習慣改變及體重減輕至門診求診,檢查後為直腸癌,經腹腔鏡低前位直腸切除手術後,已順利出院,但病理分期為第三期,故現正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中。

根據衛生署公佈之統計報告,惡性腫瘤仍為98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依舊高居前三大癌症死因,其中大腸直腸癌之死亡成長率及佔有率均較往年升高,為了儘早發現儘早治療,今年國民健康局針對年滿五十歲未滿七十歲之國人提供了免費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檢查。

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外科主治醫師陳建成表示,近來發現國人接受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後,卻忽略了後續追蹤與治療,導致診斷與治療的延誤。

陳建成指出,很多大腸直腸癌一開始並沒有顯著且特別症狀,等到有症狀(例如:體重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排便習慣改變、裏急後重感、血便…等)時,可能都已經是比較嚴重的期別,糞便潛血檢查可以當作是大腸直腸癌警訊,雖然不能將糞便潛血檢查異常跟大腸直腸癌劃上等號,但卻是告知民眾該做進一步檢查的訊息,檢查可能包括大腸鏡、下消化道攝影…等,需要依照不同的狀況有所選擇。

陳建成說,最近臨床上遇到多起案例,皆早在幾個月前,國健局就已通知糞便潛血檢查異常,應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與追蹤,但因諸多原因且無特別症狀而被輕忽。等到病況惡化才至醫院求診,此時有的案例形成腹腔內腫塊並膿瘍,有的不僅侷限一處大腸,更是侵犯到多處大腸,甚至是侵犯到小腸或是遠端轉移,這樣不僅造成治療上更困難,預後也更為不好。

他提醒民眾,不要輕忽糞便潛血檢查結果,有異常一定要儘早至醫療院所做進一步追蹤檢查,隨著醫藥進步,大腸直腸癌治療方式不論在手術方式、化療藥物或是放射治療方式,皆有許多成長,所以對於大腸直腸癌應該更積極的防治與面對。

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外科表示,除了傳統大腸直腸手術外,腹腔鏡微創大腸直腸癌手術亦是大腸直腸癌治療的一項新選擇,更是該院致力發展的微創手術重點之一,以期能帶給市民更多更完善的醫療照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癌症時鐘又快轉!衛福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04年共有10萬5156人罹癌,平均5分鐘就有一人罹癌,較前一年快轉6秒,而癌症發生人數中,大腸癌10度蟬聯第一。罹癌平均年齡為63歲 大腸癌最多人根據最新出爐104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癌症發生人數較103年增加2009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成大醫院營養部2017年針對305位18歲以上糖尿病病人的研究分析,每週3天以上、每天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者僅占約2成,更有6成以上病人每週少於1天可達此建議量。若分別看蔬菜或水果的攝取量,每週3天以上可達3份蔬菜或2份水果攝取量者大概只有4成,但有約5成病人每週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提及脊椎要開刀,8成以上的病人都會驚恐害怕,部份病人不再回診,寧可花錢到處尋求偏方。即使願意接受手術治療,大多心中還是會焦慮緊張、忐忑不安。病人及家屬在等待的過程甚至術後心中總會有許多疑問,不曉得要接受的是怎樣的手術?微創脊椎手術 傷口破壞少、恢復時間較短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外...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冷氣團來襲!想要在寒冬中維持身體的溫暖,其實很簡單。由專業中醫師提供的2種簡易方法,從飲食、外用兩個重點,就能及時、快速的找回一定的暖度,趕快接著看下去吧!   撇步1:喝紅豆湯 每當寒流來襲時,許多人會在下午茶或宵夜時間,來一碗熱騰騰的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