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可怕!1種食物吃了小心有肝癌危機,一定要扔掉!99%的人都不知道...

似乎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把冰箱塞得滿滿的,然後蝸在自己的小窩裡淘寶,看大片兒。可是,夏天來了,冰箱似乎也不大好用了,前兩天才買的一大桶酸奶都竄味兒了。倒掉太可惜,閉著眼睛,捏著鼻子硬喝掉會不會出事啊?
可怕!1種食物吃了小心有肝癌危機,一定要扔掉!99 的人都不知道...
食物放置的時間久了難免會發生黴變。食物黴變也就是食物霉爛變質,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有毒物質,這些物質會給人的身體健康帶來致命的傷害。

近幾年,肝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並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一般情況下,肝癌的發生跟日常飲食脫不了關係,比如,長期食用保存時間過長或者發霉變質的食物就容易誘發肝癌,因此一定不要吃發生黴變的食物。

如 果聞到大米有了霉味兒,或者發現牛奶變酸了,又或者覺得食用油被黴菌污染了,那麼,趕緊把它們扔掉。因為食物發霉之後,微生物代謝會產生一種毒性非常大的 強致癌物質–黃曲黴毒素,它是一種毒性極強的物質,進入人體以後主要對人的肝臟組織進行破壞。作為人體的排毒器官,肝臟負責將人體的有毒物質分解轉化,當 毒素多到肝臟無法分解的時候,就會留在肝臟中。肝臟中堆積太多的有毒物質勢必會傷害肝細胞,時間久了,肝細胞就會死亡。

很多人以為發霉的 蘋果只有爛掉的部分被黴菌感染了,只要把這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還是好的,也可以繼續吃。其實並非如此。一旦食物開始黴變,還沒有完全變質的那部分也已經 進入到微生物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大量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和毒素。如果我們吃下去,很可能會出現急性中毒。發燒、腹痛、嘔吐、厭食等身體上的不適至 少得折磨我們三五天,嚴重的甚至會在幾個月後發生中毒性肝病表現,黃疸、肝臟腫大、肝區疼痛、脾大、腹水、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還可能出現心臟擴大、肺 水腫,甚至痙攣、昏迷等癥狀,大多數患者在死後會有直腸大出血現象。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食物的保鮮,不要食用保存時間過長或者變質的食物,雖然「勤儉」是一種美德,但它帶給我們身體的卻是致命的傷害。

對於已經發霉的食物,我們也要區別對待。明顯發霉的食物絕對不要食用, 尤其是花生、玉米、瓜子、核桃等。即使是偶爾吃到一個有黴變味道的堅果,也要馬上吐掉並認真漱口,因為黃曲黴毒素在人體內是可以蓄積的,千萬不要嫌麻煩繼續食用。

對於輕度發霉的食物,可以採取一些去毒措施。

放久了的植物油可能會產生少量的黃曲黴毒素,因此,不要看著油價漲了就買個三五桶囤著,也不要生吃,可以等油熱後加點兒鹽,因為鹽中的碘化物可以去除黃曲黴毒素的部分毒性。

購買堅果、花生、糧食等的時候,儘量選擇小包裝的,除非家裡有很多人。儘量不要放太久,吃的時候要先聞一聞味道,一旦發現味道不對就馬上扔掉。

平 時存放糧油和其他食品時必須保持低溫、通風、乾燥、避免陽光直射,不用塑料袋裝食品。如果發現家中的大米有了輕微的霉味兒,那麼在蒸煮前一定要充分揉搓, 淘洗乾淨,因為黃曲黴毒素多存在籽粒的表面,搓洗可以去除糧食表面的大量毒素。用高壓鍋煮飯也比較適合去除大米的毒素。

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青菜中的葉綠素等物質能有效降低致癌物質黃曲黴毒素的毒性,並減少人體對黃曲黴毒素的吸收。研究人員指出,菠菜、西蘭花、捲心菜等青菜中富含葉綠素和葉綠酸。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多加註意,不吃發霉的食物,這樣才能避免黃曲黴毒素對人體的傷害,才能降低患肝癌的風險。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康飲食當道,富含營養的紫米、黑米等五穀雜糧廣受民眾喜愛,但有人發現,買回家的紫米以清水沖泡後,洗米水呈現紫紅色至深色,懷疑是否買到人工染色的產品。紫米、黑米富含花青素 清洗時易出現深淺不一顏色食藥署說明,紫米、黑米、黑芝麻是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因花青素是水溶性色素,清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3歲陳姓男子,右腰痛了三天,因出現發燒症狀進而就醫,檢查後發現患者的闌尾發炎,但因為拖太久而破裂化膿,使得右下腹出現大範圍的膿瘍(假性腫瘤),醫師利用電腦斷層定位,緊急對膿瘍進行引流,症狀立即獲得改善。急性闌尾炎病程快 未及時就醫恐引敗血症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大腸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國際醫療一直在全球頗具盛名,但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之間的醫療援助也面臨挑戰,台灣於3/19實施邊境管制措施,但相較於其他國家疫情相對穩定,仍有餘裕提供海外患者一線生機。台北榮總今年5月即收到一名38歲美籍女性的求助,需要進行骨髓移植,在外交部、AIT、衛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境外移入新增3例,國際新冠病例累計突破3千萬!今(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佈,新增3名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由菲律賓、緬甸、日本入境,都已在醫院隔離治療,昨(18)日全球新增個案高達31.5萬,可能是疫情暴發以來最高1天,累積病例約3千萬人。 20多歲菲律賓男入境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