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告別與送別 末期醫療徵文共24組獲獎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去年年底安寧照顧基金會舉辦徵文活動,分為一般民眾組與醫療人員組,從告別與送別生命兩種不同的角度,鼓勵民眾提早思考末期醫療。活動總計共有569篇一般民眾及62篇醫療人員投稿,加上25篇名人文章,道出了656個「再見」,頒獎典禮在今〈1/15〉日下午舉行。

今年31歲、在壽險公司任職的陳旻柜以《爸,再見》榮獲一般民眾組特優獎,他在文中娓娓道出自己在父親酗酒的陰影下成長,曾被父親酒後持刀架在脖子上,家庭因而破碎;曾經父子陌路,最後在父親因長期酗酒引發肝癌的最後一段路上,父子和解。「不要插管,那太痛了!」則是父親給他的遺言。

而以《幕在安寧中緩緩落下...》榮獲醫療人員組特優獎的柯獻欽,今年48歲,是奇美醫院永康院區胸腔科醫師,身為重症醫師、20年的醫師生涯送走了不下千名的病患,看慣了生離死別的他,最後卻在摯愛的父親罹患肺腺癌末期轉移後,面臨醫師與病患家屬、兩種不同腳色的衝擊。文中,柯獻欽寫出了一個醫者的自省與病家的感受。

安寧照顧基金會近年推行「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 簡稱 ACP〉,發現經由宣導,民眾對預立醫囑的接受度大增!去年,基金會舉辦了104場民眾宣導,透過問卷回饋分析發現,在宣導講座前,僅2成民眾曾聽過 ACP、且只有不到1成民眾將自己末期醫療計畫的想法寫下來;宣導講座完後,願意思考ACP的比例則提高至近9成、願意身體力行預立醫囑者更提高到84%。

為了鼓勵大家預作人生告別的預演,提早思考末期醫療,安寧照顧基金會在去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舉辦「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徵文活動,總計共有656個參賽作品,包括569篇一般民眾組稿件及62篇醫療人員組投稿作品,分別選出首獎、特優、優選和佳作共24組作品;主辦單位也在今日下午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表揚獲獎者。

終身志工孫越叔叔在為此次徵文拍攝宣導影片時曾提及,他41歲就開始準備「老」這件事,他認為,老年也可以過得很好、也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於是開始想到「死」,但死亡並不是老人的專利,任何人都可能面對死亡這件事,應該及早準備,和家人說清楚自己的意向。畢竟,讓生命最後一段路的生活品質過得好,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18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清明節除了掃墓緬懷祖先外,按照傳統習俗這天大家都會吃潤餅,以達慎終追遠之意。家家戶戶桌上總會擺滿一盤又一盤的配料,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將肉絲、高麗菜、紅蘿蔔、豆芽菜、雞蛋等食材放置在餅皮上,接著灑上重頭戲花生糖粉後,即可捲起享用。一捲又飽又滿的潤餅,其鹹甜的滋味不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70多歲老翁,經常覺得腰痠背痛,以為是年紀大,骨頭不管用了,經常推拿、按摩都不見好轉,因排尿不順才就醫;經過詳細檢查竟發現,確診為攝護腺癌第4期,且已發生骨轉移,才會造成骨頭疼痛症狀。老化增攝護腺癌風險 70歲以上高5成根據國健署2015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攝護腺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看著孩子出現眼睛上吊、四肢不斷抽搐、口吐白沫、嘴唇發紺等症狀,常令家長驚慌失措,甚至有家長將飯匙、湯匙、毛巾等物品塞在孩子的嘴裡,想要防止孩子咬舌。小孩出現抽搐行為 需防止頭部撞擊及保持呼吸道暢通但是這種行為萬萬不可,幼兒抽搐的原因,大多不是癲癇發作,最常見的是熱痙攣。但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鳳山醫院舉辦擴建動土奠基典禮,將新建地下3層、地上10層的醫院大樓,病床規模可達414床,未來規劃為區域級醫院,全面完工後每年可提供約60萬至70萬人次的服務,預估服務量將成長4倍。因應醫療需求 擴建可望紓解壅塞長庚醫療療財團法人董事長王瑞慧表示,鳳山醫院為台灣第一家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