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心!如果皮膚出現這些癥狀,這是癌變前兆...

小心!如果皮膚出現這些癥狀,這是癌變前兆...
皮膚是潛在健康問題的窗口皮膚是潛在健康問題的窗口維克森林大學的Joseph Jorizzo博士認為皮膚是潛在健康的問題的窗口。作為專家,Joseph博士還寫作了關於皮膚狀況揭示健康問題的書籍。很多潛在的疾病,包括一些非常嚴重的疾病,會首先表現在皮膚上。
小心!如果皮膚出現這些癥狀,這是癌變前兆...
蝶形紅斑整個面部的蝶形紅斑很可能是紅斑狼瘡的最初跡象。“但是,不要妄下結論。這也可能是酒渣鼻,也可能是接觸性皮炎。不幸的是,有時它也可能是狼瘡的標誌”邁阿密大學皮膚科醫生Paolo Romanelli博士說。只有進一步的測試能夠判斷它是否真的是狼瘡。
小心!如果皮膚出現這些癥狀,這是癌變前兆...
天鵝絨斑如果在脖子或腋窩處有天鵝絨樣的斑塊,建議進行糖尿病檢查。這種情況可能是良性的黑棘皮病,也可能只是肥胖導致的。但是這種表現也經常是糖尿病的信號,並且可能表明內部惡性腫瘤。
小心!如果皮膚出現這些癥狀,這是癌變前兆...
邊緣泛紅中心金黃的腿上斑塊大夫們稱之為糖尿病脂性漸進壞死(奧 ​​-烏二氏病)。正如名字暗示的,這是一種糖尿病的特有病症,一種不好的徵兆。這種皮膚狀況意味著潛在的糖尿病可能已經傷害到了眼睛和腎臟。
小心!如果皮膚出現這些癥狀,這是癌變前兆...
手腕上的紫色癢塊扁平苔蘚是一種皮疹,由紅紫色的頂部扁平的腫塊組成,它有時候會讓人癢到發瘋。它經常出現在手腕或者膝蓋上,但也可能在後背下方,脖子上,腿上以及生殖器上。誘因還不得而知,但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應該去檢查肝臟,這可能是丙肝的徵兆。
小心!如果皮膚出現這些癥狀,這是癌變前兆...
後背上肉色的橙皮般的斑塊鯊魚皮狀斑(鯊革斑)是一種病害,它出現在後背下部,呈肉色,並且有橙皮般的紋理。它們經常伴隨其他皮膚現像一起出現,如:遍布臉頰和鼻子的紅色或褐色的好像座瘡般的腫塊;總是在身體軀幹出現的顏色變淺的皮膚上的葉狀白班,一頭圓形另一頭是尖尖的。這些是一種被稱為結節性硬化症的罕見遺傳疾病,後者會引起大腦或其他重要器官中的良性腫瘤成長。
小心!如果皮膚出現這些癥狀,這是癌變前兆...
牛胃掌牛胃掌是一種皮膚狀況,手掌變厚,掌紋中褶皺變深,並呈現白色天鵝絨質地。皮膚好像煮熟了的內臟。這是一種癌症跡象。如果只有手掌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肺癌。如果還伴隨著黑色棘皮症,則很可能是胃癌。
小心!如果皮膚出現這些癥狀,這是癌變前兆...
手腳皮膚惡化為木頭胳膊木頭腳這是一種1997年才發現的疾病。腎源性系統性纖維化開始於手腳前端的褐色斑點沉澱和收縮。很快手腳就變成褐色如同木頭。有時候眼睛中也會有小黃點。直到最近研究者才發現在核磁共振檢查中的釓基礎顯影劑會在某些腎髒病人中引發這種情況。
小心!如果皮膚出現這些癥狀,這是癌變前兆...
臀部和舌頭上的鱗屑疹幸運的是,壞死松解性遊走性紅斑非常罕見。它是紅色鱗片疹,有時候伴隨著輕度的皮膚腐蝕,基本上出現在老年病人中。它傾向於由臀部或者手掌的褶皺開始,但也可能開始於身體的其他部位。這種情況下舌頭普遍亮紅而疼痛。這常常是胰腺腫瘤的信號,往往是胰高血糖素瘤。
小心!如果皮膚出現這些癥狀,這是癌變前兆...
不是所有皮膚狀況都很嚇人很多皮膚狀況根本不意味著你的健康狀況有問題。比如,環狀肉芽腫是一種凸起的紅色或肉色的腫塊,在四肢上形成環形。它們往往在兩年內就消失,而且不意味著你的身體有任何問題。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根據臺北市衛生局統計,臺北市上週(12月24日至12月30日) 類流感門急診共12,043人次就診,較前一週增加了33%,自去年10月迄今,臺北市流感併發重症個案共計有11人,其中10人未接種流感疫苗。近兩週校園通報流感群聚停課班級數增加1.7倍,相較於前一年流感季同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過去新北市衛生所受限編制,具有護理師證照者的公共衛生護士,卻以護士職缺任用;如今,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宣布,今年起,回歸專業證照任用,轄各區衛生所具有護理師證照公共衛生護士,全部以護理師任用。衛生所公衛護理人員 改以護理師任用根據新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106年12月止,1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農曆年節即將到來,國內流感疫情持續升溫!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共97,003人次就診,較前一週增加24%;而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百分比,則持續呈上升趨勢,已達流行閾值,流感正式進入流行期。疾管署也指出,上週新增22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18例未接種本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大腸癌10度蟬聯發生人數第一,平均33分44秒就有1人;所幸,國內已有免費的篩檢可做,能及早發現。醫師表示,糞便潛血檢查可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降低死亡率達4成4,建議50歲以上民眾,每2年1次檢查一次。大腸癌10度蟬聯發生人數首位根據衛福部公布104年最新癌症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