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忘東忘西+懶動腦 研究:失智風險高4.3倍

忘東忘西+懶動腦 研究:失智風險高4.3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你知道嗎?當開始出現記憶力衰退,更要勤加動腦才能「護腦」。因為據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的研究發現,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若沒有持續規律動腦,罹阿茲海默症風險較常人高出4.3倍。像是67歲的陳先生,家人發現他近2年來記憶力有減退的現象,居然叫不出朋友姓名,有時也會忘記要買的東西和記不清楚約定的時間地點,就醫檢查出罹患輕度認知障礙。

 輕度認知障礙=正常~失智過渡階段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傅中玲醫師指出,推估台灣目前約有24萬失智患者和57萬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合計約有4分之1的長者有認知功能障礙。而「輕度認知障礙」是介於正常老化與輕度失智症間的過渡階段。輕度認知障礙個案每年約有10~15% 會轉變成失智症,比一般老年人的1%的機會高了十倍,尤其是單純失憶型很多將來會演變成阿茲海默氏症,但也並不是所有都一定會變為失智症。

規律動腦+定期認知檢查 助預防

而北榮神經內科自2012年10月至今,每年追蹤收案的輕度認知障礙病患,發現這3年內,87名的病患當中有24人轉成阿茲海默氏症。顯示相關的危險因子,為是否有持續做動腦活動,當沒有規律的動腦時,轉成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高4.3倍。

傅醫師說,輕度認知障礙轉變成失智的比例的確較高,建議可持續做動腦活動如規則閱讀、玩牌下棋、填字遊戲、彈奏樂器等。也提醒65歲以上老人可每年至少做一次認知檢查,提早預防。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藉由指甲彩繪可打造色彩鮮豔、閃亮動人的造型。人體指甲跟牙齒和骨頭一樣堅硬,是唯一曝露在人體外保護肌膚的組織,每天接受外在環境的刺激,進行彩繪時,小心使用添加太多色素或溶劑的指甲油受損。坊間盛行各式水晶指甲、凝膠指甲、黏貼甲片等造型彩繪,但追求美感的同時,是否忽略選購指...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每年端午節前後,總少不了人手一顆應景的粽子,但糖尿病患者要特別當心,吃太多粽子,恐怕導致血糖飆高。一名62歲的曾姓糖尿病患者,平時血糖約維持在150 mg/dl左右,不料當天一量卻飆300 mg/dl,原來是一餐吃了2顆粽子。 一餐吃2顆粽子 恐使血糖不穩 豐原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常常牙齦出血、瘀青、紫斑,可能是血小板低下甚至血癌引起!一名70歲楊阿嬤因為牙齦出血看牙科,牙醫師發現可能有血小板低下問題,會診血液科醫師後,發現血小板只有2千多。楊阿嬤看診時有全身紫斑、異常出血問題,經過網狀血小板檢查,發現網狀血小板數值高達25%,只要大於10...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早上烈日加上午後大雨,週遭空氣悶熱又潮濕。六月芒種後,天氣持續升溫,濕氣越來越重。時下男女老少容易出現多種症狀,如晨起倦怠、頭易昏沉、皮肉鬆軟或四肢重墜感及關節酸痛等;程度明顯一點,就會有腸胃症狀發生,如腹悶氣脹、食慾差伴有反胃、排便稀軟或黏膩等。長久下來,身體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