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恐怖!台灣七百萬外食族,都是腸癌超高危險群?!

恐怖!台灣七百萬外食族,都是腸癌超高危險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失去烹飪的動力,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健康危機。根據調查指出,台灣小吃攤林立,購買方便,因此許多人鮮少在家煮菜做飯,造就高達七百萬的外食人口,然而,外食多半高油高脂、高鹽高糖,再加上食安疑慮未散,皆讓所有外食族群,深陷腸癌危機!醫師提醒,三餐老是在外的民眾,攝取蔬果不得偏廢,在腸道培養好菌同樣重要,才能避免腸癌找上門。 

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新增病例,每年持續攀升,平均每37.3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其中排便不順,就是罹患大腸癌的主因之一。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醫師指出,排便是腸道最重要的排毒機制,只要囤積太多宿便在腸道內,很可能讓腸道壞菌增加,甚至產生各種毒素,導致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因此激增!

不願意也要看!觀察糞便形狀 才能腸保健康

王輝明理事長說,其實民眾可以從排便的形狀,來自行判別腸道的健康與否,他進一步解釋,健康腸道所排出來的糞便,大多呈現金黃色、香蕉狀,氣味多半不臭,如廁時間也僅需2到3分鐘,才表示腸道健康、腸道菌叢正常。

不過,若排便時間總是長達十幾分鐘,糞便呈現顆粒狀、稀狀、半膏狀軟便,那就是長期便秘、平日肉類吃太多、腸道菌叢失衡的緣故。王理事長強調,很多民眾不看糞便形狀,但即使再怎麼不願意,都須嚴加觀察,才能確保健康。

至於長期排便不順的民眾,除了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腸蠕動之外,培養腸道好菌更是重要!王輝明理事長表示,好菌之中,又以比菲德氏菌為常見的選擇,根據日本大阪醫院的研究顯示,腸道若能有大量好菌,可抑制有害細菌生長,並且活化全身的免疫系統,進而提高抗癌戰鬥力。

白吃了?大多數益生菌 全都會遭胃酸殲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市面上關於益生菌的產品百家爭鳴,但曾有國外研究指出,經由嘴巴吃下肚的好菌,若沒有任何抗胃酸的能力,很可能在到達腸道之前,全都遭一舉殲滅,王輝明理事長說,其實挑選正確的益生菌產品須要下功夫,建議民眾購買之前,應挑選能順利通過胃酸考驗的益生菌,才能發揮作用。

同時醫師也提醒,要預防大腸癌,建議50歲以上的高危險族群,都能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外食族群更要維持高纖飲食,以及每周良好的運動習慣,才能真正遠離腸癌的威脅。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頭痛、肚子痛、月經痛,當身體各種疼痛,排山倒海而來,不少人會變得易怒暴躁,也因此吞一顆止痛劑,就成了第一解決辦法,但根據國外的最新研究指出,含有乙醯氨酚的止痛劑,包括普拿疼,雖能止痛,但其中的副作用,恐怕會導致情緒低落!   吃下止痛劑 恐怕快樂不起來 ...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個季節都有屬於它的養生之道,而春天在中醫上屬木主肝,也就是說,萬物猶如木一樣開始生氣蓬勃,相應人體五臟的肝氣也開始旺盛,所以,如何因應季節不同而作適當的養生保健,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春天睡眠 應以晚睡早起為原則 新營醫院何裕鈞中醫師表示,在飲食方面,...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手腳發麻可別掉以輕心,以為年紀大都會這樣,當心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引起。還記得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台詞,「阿嬤被孫女騎腳踏車壓過也不知道痛」、「都火災了阿伯因為腳麻而走不了」,這些都是典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症狀。 斗六成大醫院糖尿病內分泌科陳沛吟醫師表示,超過一半的糖尿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最新失智症流行病學及失智症照護研究推估,偏鄉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約14%,是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等都會區的2倍以上,而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失智症人口更高於全平均,且又加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使得全縣僅有1.5%的失智長輩得到照護。  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