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暑假潛水旺季 小心潛水夫病上身!

暑假潛水旺季 小心潛水夫病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徜徉在海水的懷抱中,探索海底的美景,總是讓人驚奇無比!現在正值暑假期間,不少熱愛潛水的民眾都會趁此機會跑到南台灣、甚至東南亞國家盡情潛水。不過,醫師提醒,潛水背後所帶來的風險不容小覷,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俗稱潛水夫病的「減壓症」了!

潛水夫病顧名思義就是潛水引發的症狀,是人體因周遭環境壓力急速降低時所造成的疾病。三軍總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暨高壓氧治療中心主治醫師彭忠衎表示,人體在地面上必須承受大氣壓力,而到了水中,除了大氣壓之外,身體還必須額外承擔水的壓力。

然而,當壓力變大,氣體的溶解度也會隨之增加,因此,潛水時血液中的氣體含量(主要是氮氣)會比平常高出許多,若是潛水員浮上水面的速度太快,血液中多餘的氣體來不及跑掉,就會鑽到皮膚裡引起肌肉酸痛,甚至會阻礙血液循環,造成身體缺氧、進而導致生命危險。

「在加壓的情形下,人體通常不會有影響,但若是在減壓的狀況下,便很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彭忠衎進一步說明,常見的減壓症症狀有皮膚發癢、皮疹、關節疼痛、噁心、嘔吐,嚴重者則會四肢麻痺、甚至是器官衰竭或死亡。

如何避免?彭忠衎強調,只要小心謹慎,仍可享受潛水之樂。提醒民眾,潛水時應遵照潛水壓力表進行,切忌操之過急,以免潛出隱藏危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213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數今(10)日對外公布數據,社區監測0至6歲呼吸道融合病毒案件數持續創高,今年累積至今已有221件,相對往年高點約140件左右,今年攀升快速,同時類流感門急診人次也在緩慢增加,但6歲以下嬰幼兒公費流感疫苗施打率仍起不來,疾管署呼籲,多數流感重症患者都沒有打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際接續傳出新型A型流感個案,分別是寮國通報1名H5N1病例,以及中國大陸1例H9N2,2名個案都有禽畜暴露史,研判當地環境具有一定風險,衛福部疾管署已經將中國大陸廣東省列為新型A型流感旅遊疫情建議第2級警示(Alert),寮國則是第一級注意(Watch)。 疾管署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八歲的小玲因為一連好幾天流鼻血,四肢突然佈滿紅色斑點和局部不規則的瘀青,趕緊送急診檢查後發現血小板數目極低,確診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進而住院接受治療及觀察;經服用類固醇後,症狀消失,血小板恢復到正常數值,目前平安出院,僅須定期回診追蹤。紫斑症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所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是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患病原因通常是遺傳或基因突變,當脊髓裡面的運動神經元功能喪失,甚至萎縮壞死,患者會慢慢出現肌肉無力跟萎縮的症狀。台大醫院小兒神經科翁妏謹醫師表示,當小朋友開始肌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