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清明掃墓野外踏青 慎防遭蛇咬!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台灣氣候溫暖多溼,適合蛇類繁殖,每年驚蟄(國曆3月6日)過後,蛇類就開始活動;疾管署提醒,清明時節,至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時,應先以棍棒打草驚蛇,並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小心防範遭毒蛇咬傷!

台灣目前有23種毒蛇,常見的有出血性的赤尾鮐、龜殼花、百步蛇;神經性的雨傘節、飯匙倩;以及兼有出血與神經混和性的鎖鏈蛇等;據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每年被毒蛇咬傷人數約有1千多人,以赤尾鮐、龜殼花及飯匙倩咬傷較多。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若不慎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並應辨別毒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在離傷口5至10公分近心臟處,可使用彈性繃帶或絲襪包紮患肢,鬆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原則,並要低於心臟,在包紮前應預先脫掉戒指、手鐲、手錶等物品,因傷口腫脹後不易取下。

周志浩並提醒,遭毒蛇咬傷,不應切開傷口,也不要嘗試用嘴巴吸出毒液,不要冰敷,以免造成血管收縮或壞死,更不要喝酒止痛,以免可能使心跳加速,應適當以雙氧水處理傷口後,儘速送醫,及時注射正確的抗蛇毒血清,是保住性命的關鍵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144

相關推薦

年輕力盛的青壯年,提到房事的勇猛,喜歡類似「長、硬、射…」等形容詞;相對的,有一些年紀大的男性,則最怕被貼上「只剩一張嘴」的標籤,並且在兩性關係上,陷入「短、軟、流」的困境。尤其別人射精是「高射砲射出來」,而自己卻是「水龍頭流出來」,面對「射程不達標」,到底出現什麼問題?是什麼警訊? 射精是用流出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應旅遊旺季即將到來,高雄市政府特別規劃暑期旅遊登革熱防疫獎勵措施,期許透過市府團隊與旅行(宿)業界跨域合作,掌握先機與及時防疫,能有效防堵境外移入病毒引發本土疫情風險。高市為國際樞紐港埠  宣導提高防疫觀念高雄市政府蔡柏英副袐書長表示,高雄市是世界級的港灣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千萬模擬只為真實一刀 14國醫師齊聚練習在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與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的協力下,「2018APSS亞太脊椎外科醫學年會」的專業課程,日前來到花蓮,61位來自亞太地區14個國家的醫師齊聚,進行專業的模擬手術。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表示,這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為維護人體健康,食安問題不可不慎!不僅製作過程需嚴謹把關,追溯源頭食材更是重要。而肥料是栽種食材作物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但若是不當使用化學肥料、有機質肥料,則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化肥使用過度 導致土壤酸化危機李怡禛博士表示,施用大量化肥,雖能加快作物的成長速度,但同時也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