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異位性皮膚炎癢到睡不著 中西醫聯手幫忙

異位性皮膚炎癢到睡不著 中西醫聯手幫忙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 歲的小凱,全身皮膚多處發炎,可見許多紅紅疹子,皮膚乾燥且摸起來粗粗的,有時候會有濕濕黏黏的滲出液,且經常感到極度搔癢,抓到破皮流血,每天晚上小凱都因為劇烈搔癢,難以入眠。媽媽也因為要照顧小凱,無法安穩入睡,整夜提心吊膽,導致在工作也總是無法專注。

類固醇+抗生素雙管齊下

醫師評估後認為小凱屬於異位性皮膚炎急性期合併皮膚感染併發症,故處方外用類固醇針對局部皮膚抗發炎,也使用口服抗生素避免感染擴散至全身。此外,由於患者皮膚屏障的缺損,也需輔佐保濕劑的使用。

恢復期搭配中藥治療

恢復期可搭配中藥,中醫師開立了適合小凱體質的科學中藥及中藥藥膏,並開立中藥材回家浸泡藥浴。經過3個月治療,小凱的皮膚簡完整沒有破損,紅疹、滲出液也消失。小凱媽媽說,小凱現在已經可以一覺到天明,媽媽在工作上的表現也回到往日的水準!

症狀反覆發作是一大特色

異位性皮膚炎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 8~10%,其中85%發生在5歲之前。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魏長菁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不論對於患者或家長,影響層面往往出乎我們想像的,從日常生活到學習、工作、人際互動。除了極度搔癢,症狀反覆發作也是一大特色,嚴重影響小朋友的生活之外,如何照顧如此敏感脆弱的皮膚,對家長來說也是一大困擾。

致病機轉相當複雜

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相當複雜,與基因、環境、免疫功能及皮膚障壁的缺損有著密切關係。魏長菁醫師指出,在臨床照護上,西醫觀點主要圍繞在皮膚防禦能力的缺損以及免疫功能的失調。中醫觀點則是認為異位性皮膚炎依照不同分期有不同證型,整體表現不外乎風泛肌膚、濕邪浸淫、熱毒薰灼、陰虛血燥等。

中西醫攜手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中西醫攜手合作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已取得不錯的療效,也為長期依賴類固醇的嚴重慢性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提供了不同的選擇。中西醫合作照護將給予患者完整的治療措施,包括中西醫聯合診療、外用類固醇、口服中西藥開立、中藥藥浴、中藥濕敷、中西醫護理衛教指導。魏長菁醫師表示,透過全方位的治療與衛教措施,減緩皮膚發炎程度,也讓小朋友和家長更熟悉如何照料嬌嫩的皮膚,在家中也能獲得良好的照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7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依據統計.約有70%超過50歲以上成年人有夜間腳抽筋的不舒服經驗,夜晚腳抽筋症狀是因為夜間休息時,腿部周遭肌肉收縮,小腿肚的肌肉感到痙攣抽痛,甚至痛醒導致睡眠品質不佳.疼痛的感覺可能持續數分鐘不等。雖然夜間腳抽筋的現象在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生,但仍以中年以及老年人發生次數居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爆紅的返老還童照片,不是拍照APP新功能,而是來自社群媒體Snapchat內鍵的濾鏡功能。社群媒體功能已不僅只有發佈貼文,《2018年台灣網路報告》指出,社群使用率更超過8成,主要為20世代族群。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詹佳真表示,社群媒體提供年輕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經痛難耐險釀火災 擅自停藥引發子宮內膜異位症發作惹禍!35歲的郁婷(化名)是一名家庭主婦,兩年前經痛就醫檢查,確診為子宮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就是所謂的「子宮肌腺症」,在醫師建議下服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服藥八個月後,症狀大為改善而擅自停藥,也不再回診追蹤。沒想到三個月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幼兒腦部在發育過程中為什麼會產生惡性腫瘤?是世界腫瘤專家解不開的謎。法國團隊與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攜手合作,藉助台灣尖端影像技術,追蹤神經幹細胞發育過程,終於破解小兒腦部惡性腫瘤致病機轉,並將應用於研發治療抗癌藥物。台法跨國醫學研究 小腦髓母細胞瘤科學家過去很早就知道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