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細胞影像技術 協助北醫新藥研發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最新資料顯示,台灣每100名死亡者中,就有28人死於癌症,臺北醫學大學利用分子影像技術,破解小分子化療藥物進入人體後被運送到腫瘤的過程,進而直接評估藥物與腫瘤反應的程度及藥物療效,可望為癌症治療開啟另一扇窗。

癌症轉譯醫學權威、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指出,藥物是治療癌症的主要武器之一,小分子藥物因製備容易、成本較低,屬於癌症治療的主流,只可惜藥物治療效果難以預料。

不管是抽血或驗尿,傳統藥物動力學較難清楚知道有多少藥物進入腫瘤,也不易得知這些藥物在腫瘤的作用機制。但現在透過分子影像技術的協助,可讓未來藥物研發變得更有效率。

在分子影像技術的協助,由北醫大藥物有機合成核心服務實驗室主任劉景平教授領軍的研發團隊,最近成功研發出代號「E028」的小分子抗癌藥物,在國科會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支持下,已進入臨床前期的試驗階段,可望今年底至明年初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

閻雲指出,分子影像就像是一個追蹤器,可讓研究者清楚知道有多少小分子藥物到了「對的地方」,且「做對的事」,既可提高療效,也能減少副作用。

北醫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陳震宇進一步指出,如讓「順磁性」顯影劑與小分子藥物結合,可以將腫瘤病灶完整呈現出來,使腫瘤無所遁形,同時也可直接觀察藥物與腫瘤結合的狀況,進一步評估療效。

閻雲強調,只要藥物設計良好,就能讓藥物迅速找到癌症幹細胞。癌症幹細胞是造成腫瘤轉移與復發的重要原因,如果能使用奈米分子技術將它標記,並給予獵殺,這將會是人類治療癌症的一大步。

為了儘速達成目標,北醫大積極邀請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蘇懷仁等外部專家,評估各項研究計畫,篩選出深具潛力的藥物,並與工研院、國家衛生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合作,全力為台灣的藥物研發找尋新利基。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46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1名43歲女姓常有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以及皮膚乾癢等現象,以為是火氣大,直到症狀仍未好轉才就醫檢查,經過抽血檢驗,醫師確診為乾燥症導致;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主任黃光永指出,乾燥症恐還會出現疲倦、慢性咳嗽等症狀,常被誤以為是火氣大,甚至更年期症狀,往往拖延病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一位43歲的李小姐,平時注重養生,身體狀況良好,但在一次體檢時,被發現右側腎臟長了一顆2公分的腫瘤,尋訪幾位醫師後,都被告知要切除整顆腎臟,讓她難以接受。收治病例的台南市立醫院泌尿科醫師許智凱評估病情後,建議患者透過腹腔鏡方式執行氬氦刀冷凍手術,不僅可免切除腎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女性每月都有大姨媽來報到,但有時剛好碰到出去玩或玩水,卻遇上大姨媽報到,讓許多女性都會希望能調整大姨媽報到時間;郭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陳佳玲指出,若想延經可使用黃體素調整,從預估下次月經來潮前五天開始,服用到預計時間為止,停藥後二至三天,月經就會報到。 不過建議女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一位88歲的老翁,左眼眼皮完全閉合,無法看東西,時間長達6~7年,右眼則能正常張開。台南市立醫院眼科醫師王琳煜指出,經檢查發現,患者的右眼有18個稜鏡角的上斜視,診斷為第四對腦神經麻痺,使得右眼上斜視,由於兩眼同時使用時,就會出現兩個影子〈複視〉,遮住其中一眼就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