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經常拔「鼻毛」的人都嚇到了!竟然會....不敢相信啊!

專家解讀:鼻毛越長越防髒? 它只能防一些大顆粒

  當空氣被吸入我們的鼻腔,要經歷重重關卡。鼻腔的結構是彎彎曲曲的,而不是一條大路直通肺部。這就是為了讓空氣在裡面繞來繞去,這個過程中,空氣中的一些髒東西就會慢慢沉積下來,而不會鑽入下呼吸道深處。有些髒東西還會撞上黏膜,而黏膜上會有許多自然分泌物,這些分泌物會把一些有害微生物和污染顆粒黏住、包裹起來,然後排出體外。

經常拔「鼻毛」的人都嚇到了!竟然會....不敢相信啊!

(圖片來源:
  在這個過程中,鼻毛也是重要的一道屏障,也可能是第一道屏障。鼻毛主要是起一個篩子過濾的作用。比如有一隻小飛蟲突然鑽進鼻孔,這時候鼻毛就會起到一個阻擋作用,避免它闖入呼吸道深處;同時在這一刺激下,我們會打噴嚏把這些異物給清除出來,從而保護我們的呼吸道。

  不過,鼻毛的屏障作用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其實鼻毛主要能抵擋的還是一些比較大的東西,像是小飛蟲,或者一些大顆粒,真正肉眼不可見的有害微生物與污染顆粒,靠鼻毛是無法阻擋的。由於鼻毛的密度並不高,對於那些肉眼不可見的細微物質缺乏阻擋能力,所以充其量只能算是「初篩」。而且鼻毛的屏障能力和長度無關,即便有長鼻毛也不能更加有效地阻擋污染物。

     鼻腔是呼吸道的大門,是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通道。生長鼻腔粘膜上的鼻毛,位於前沿陣地,像呼吸道大門的哨兵,擔負著阻攔灰塵、細菌隨呼吸進入體內的使命。

經常拔「鼻毛」的人都嚇到了!竟然會....不敢相信啊!

鼻毛的功能


       鼻腔是呼吸道的大門,是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通道。生長鼻腔粘膜上的鼻毛,位於前沿陣地,像呼吸道大門的哨兵,擔負著阻攔灰塵、細菌隨呼吸進入體內的使命。對於進入鼻腔的任何微小的灰塵都能粘住,使之不能侵入。被鼻毛阻擋的灰塵、細菌再由鼻腔粘膜分泌出來的粘液粘住,形成鼻涕而排出體外。鼻腔粘膜還可分泌免疫球蛋白A,以圍殲入侵的病菌。


     較大的異物,如小蟲、草屑等進入鼻腔,鼻毛不但攔阻,還向神經系統傳遞信息,引起打噴嚏,把它們清除出來。道了鼻毛及鼻粘膜的生理作用,就不難理解拔鼻毛害處大的道理。

       拔掉鼻毛等於撤掉把守呼吸道大門的哨兵,灰塵、細菌可暢通無阻地進入人體,引起人體生病。在拔鼻毛的同時,也使生長鼻毛的粘膜受到損傷。這樣不僅影響了鼻粘膜分泌粘液和免疫球蛋白A的功能,而且有利於細菌趁機進入損傷的鼻粘膜,引起鼻粘膜炎症。拔鼻毛的結果是削弱了鼻腔防禦疾病的能力。鼻毛還是一種觸覺的輔助感受器。所以,拔鼻毛、剪鼻毛、挖鼻孔是有害的。

 

鼻毛絕對不能剪太短

  很多人平時很注重鼻腔衛生,經常對鼻毛和鼻腔裡的髒東西進行修剪、清除,可有些時候鼻腔內總是癢痛難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廣州醫學院港灣醫院五官科主任張端和:鼻腔是呼吸的通道,而鼻毛則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關口,對吸入空氣起著一定的過濾作用。人在呼吸時,鼻毛就像過濾器一樣,把混雜在空氣中的大多數細菌和塵埃拒之「門」外。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戰友不僅喜歡拔鼻毛或將鼻毛剪得很短,還經常用手指去挖鼻腔。這是一種不良的習慣。如果鼻毛拔了或剪得很短,塵埃和細菌就可以大量進入呼吸道,其危害是很大的。而且,挖鼻和拔鼻毛還可能引起局部損傷,導致感染。你很可能就是因為過度剪鼻毛和挖鼻,以致患上了鼻前庭炎。

  預防鼻前庭炎,首先必須改正挖鼻或剪鼻毛的不良習慣。急性鼻前庭炎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進行局部濕熱敷,並用超短波或紅外線理療,促進炎症的消退。慢性鼻前庭炎可先用雙氧水清洗,除掉痂皮,涂以抗生素軟膏,每天2-3次,並注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via 1  
via 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老年人最怕嗆傷,因為吞嚥功能變差,吃喝東西時若一不小心嗆到,嚴重時可能會引發吸入性肺炎,必須住院治療。據統計,國內醫療院所約20萬人因吞嚥困難必須管灌餵食,建議長輩進食喝水時,應保持正坐姿,養成口腔清潔的好習慣。 64歲蔣先生為香港台商,無抽菸習慣,患有帕金森氏症且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許多長輩因天氣炎熱,室內溫度時常超過30度,習慣將藥品放置冰箱存放,常常在吃藥時才發現藥粒一碰就碎,或是好像發霉的樣子,這些狀況都代表藥品的保存有問題。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冰箱雖然能保鮮但並不是萬能的,大部分藥物都不可以放在冰箱裡,藥品最簡單的存放方法是依據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持續確診菲律賓境外移入!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2名菲律賓與1名印尼入境民眾,分別在機場與檢疫場所採檢確診,1名菲律賓個案因隔離期滿,曾接觸同車與宿舍同事,已全數匡列居家隔離,也追查到曾接觸社區消費店家,因判斷接觸短暫與有防範措施,因此暫列觀察。 指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研究指出,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較容易有憂鬱傾向,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林明秀表示,皮膚的病灶其實跟生活品質、情緒的穩定息息相關,如何做好平日皮膚的保養工作,且與醫師配合接受治療,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林明秀說明,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