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下垂是什麼?病因有哪些?

胃下垂是什麼?病因有哪些?
胃下垂是什麼?病因有哪些?該病的發生多是由於膈肌懸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韌帶功能減退而鬆弛,腹內壓下降及腹肌鬆弛等因素,加上體形或體質等因素,使胃呈極底低張的魚勾狀,即為胃下垂所見的無張力型胃。下面和家庭醫生線上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吧。
  胃下垂是由於膈肌懸力不足,支撐內臟器官韌帶鬆弛,或腹內壓降低,腹肌鬆弛,導致站立時胃大彎抵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到髂嵴聯線以下。常伴有十二指腸球部位置的改變。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時的最低點不應超過臍下2橫指,其位置相對固定,對於維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病因
  氣虛
  或因稟賦素虧,思慮傷脾,致脾虛氣陷,健運失司,肌肉不堅,胃腑失固而下垂,或因素體陰虛,嗜茶多飲傷陌,過食寒涼傷脾,致中焦升降失司,水津停滯,化為痰飲,氣血無生,經筋失養而下垂。
  血瘀
  多因氣虛日久,運血無力,或久病入絡,血脈不通,而變生瘀血。血瘀是近年來引起人們重視的病機之一,有人曾系統調查過67例胃下垂患者,發現其中有血瘀舌象者佔44.8%,有血瘀脈象者佔35.8%。另外,光纖胃鏡也發現有胃粘膜充血或粘膜蒼白、靜脈顯露的瘀血現象。臨床上也證實,用常規升提之法未見效者,加用活血化瘀之法可明顯提高療效。
  陰虛
  多因素體陽虛,或久病多產育傷及陰血,五志氣火內燔,致胃陰不足,胃之筋脈失于濡潤,緩縱不收,造成胃下垂。
  發病機制
  由於病因及原發性疾病和體質的不同,其肌力低下的程度,韌帶鬆弛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差異,其下垂程度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如無力型者往往伴全身臟器下垂,其懸吊,固定臟器的組織韌帶全部為低張力,而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臥少動者,往往是腹肌張力下降,膈肌懸吊力不足和胃肝韌帶鬆弛為主,常不合併全身臟器下垂。
  臨床表現
  輕度下垂者一般無症狀,下垂明顯者可以出現如下症狀:
  1、腹脹及上腹不適
  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2、腹痛
  多為持續性隱痛。常于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後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3、噁心、嘔吐

  常於飯後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這是因為一次進入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致疼痛,隨之出現噁心、嘔吐。
  4、便秘
  便秘多為頑固性,可能由於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通過緩慢。
  5、神經精神症狀
  由於胃下垂的多種症狀長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產生失眠、頭痛、頭昏、遲鈍、抑鬱等神經精神症狀。還可有低血壓、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現。
  檢查
  1、上腹壓痛不固定,可隨體位改變,某些患者觸診時可聽到臍下振水聲,也有少數下垂明顯者同時有肝、右腎及結腸下垂徵象。
  2、超聲波檢查:飲水使胃腔充盈後,超聲波測出胃下緣下移入盆腔。
  3、X線鋇餐檢查:為胃下垂最可靠診斷方法。胃下垂程度以胃小彎切跡低於髂脊連線水準1~5釐米為輕度,6-10釐米為中度,11釐米以上為重度。
  鑒別診斷
  胃下垂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與急性胃擴張鑒別 急性胃擴張常發生於創傷,麻醉和外科手術後數小時至一兩天內或飽餐後不久出現,患者感上腹脹滿或持續性脹痛,繼而出現嘔吐,主要為胃內容物,量小,但發作頻繁,雖吐而腹脹不減,患者可迅速出現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X線腹部平片可見擴大的胃飽和緻密的食物殘渣陰影,服少量的鋇劑可見擴張的胃型。詢問病史有助鑒別。
  2、胃潴留 功能性胃潴留多由於胃張力缺乏所致。此外,胃部或其他腹部手術引起的胃運動障礙,中樞神經係疾病、糖尿病所致的神經病變,以及迷走神經切斷術等均可引起本病。尿毒症、酸中毒、低鉀血症、低鈉血症、全身或腹腔內感染、劇烈疼痛、嚴重貧血以及抗精神病藥物和抗膽鹼能藥物的應用也可致本病。嘔吐為本病的主要表現。日夜均可發生。嘔吐物常為宿食,一般不含膽汁,上腹飽脹和疼痛亦多見。如有嘔吐宿食,空腹時腹部有振水音,即提示胃潴留。進食4h後,仍可從胃反出或自胃腔內抽出食物則可獲證實。胃腸鋇餐檢查時,鋇劑在4h後的存留50%,或6h後仍未排空,均為本症之佐證。
  本病應與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膽囊炎、胃癌、胃擴張、幽門梗阻等病相鑒別。

相關推薦

早餐不是吃能喝牛奶、豆漿,有許多「酮」好,則是以防彈咖啡來當早餐飲料。日前有媒體引述日本醫師的推論,指出喝奶油咖啡當早餐,能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似乎有控糖的好處。國內減重專家對於防彈咖啡能控血糖的說法,是否能認「酮」呢? 防彈咖啡的起源,是由美國的1位高科技業的工程師所提出,因其本身也是1位肥胖症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無聲無息的疾病難發現 破除糖尿病迷思為首要現代人普遍生活作息不佳,導致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提高,而糖尿病則被喻為最無聲無息的疾病,因病徵無痛感,外表無異狀不易察覺,導致經常被忽視,發現時已成為糖尿病重症患者!然而,坊間又流傳許多對於糖尿病的迷思,導致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目前過敏兒的比率日增,加上空氣品質不佳,氣管與鼻腔都是呼吸道的一部分,鼻過敏若未受控制又併發氣喘,易使氣喘更難控制。醫師建議按照醫囑使用藥物、清潔環境著手,減少過敏疾病發作。過敏性鼻炎 基因與環境為2大因素高雄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李建賢表示,過敏性鼻炎是兒童最常見的過敏性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什麼藥那麼重要,讓急性冠心症高風險病友一旦不規律服用,很可能就心肌梗塞、腦中風?醫界公認,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真的很重要!一名心肌梗塞患者在心血管裝設支架後原本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但因為身體不舒服而貿然停藥,沒想到停藥不到3天便二度心肌梗塞,且情況比之前更嚴重,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