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部廔管治療更安全 血管攝影評估免後遺症

腦部廔管治療更安全 血管攝影評估免後遺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腦部廔管會造成腦出血致命疾病,傳統栓塞治療可能增加腦血流停止、或出血等後遺症;北榮利用定量血管攝影技術,精準估算腦血流淤積程度,手術採用微創導管,過程不需開腦、鼠蹊部傷口僅2mm,成功治療51位腦部廔管病患,且沒有任何後遺症,成果已發表於《美國神經放射科期刊》、《放射科學期刊》。

腦部廔管恐造成腦出血

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神經放射線科主治醫師林重榮表示,腦部廔管是指腦動脈直接灌到腦靜脈,缺少微血管導致腦細胞無法吸收養分,且靜脈不易承受高壓力的動脈血液,而流通到眼睛、耳朵,甚至造成靜脈逆流,嚴重可能發生腦出血而致命。

傳統栓塞治療 出血風險高

林重榮醫師說明,腦部廔管治療以靜脈擴張及動脈栓塞為主,複雜型患者適合使用伽馬刀治療。不過,傳統栓塞術是針對動脈灌到靜脈的缺口進行填充,根據醫師經驗修補,但可能發生瞬間血液流量停止,造成腦細胞適應不良,或增加腦中血等後遺症。

血管攝影+微創導管 無後遺症

林重榮醫師強調,該院利用定量血管攝影技術,精準估算腦部廔管血流淤積嚴重度,並以微創導管從患者鼠蹊部進行栓塞術,以及支架置放術治療,疏通血流量調整腦血流,傷口大小僅2mm,成功治療51位腦部瘻管病患,其中有14位合併遠端靜脈狹窄複雜型患者,追蹤至今仍沒有任何後遺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3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企鵝家族」鬥陣來 與南雅扶輪社相見歡小腦萎縮症的患者因為神經漸進式的退化,造成多重障礙,發病初期走路會搖晃,為保持平衡二腿微張,走路像企鵝一樣搖擺,所以稱為「企鵝家族」。由於病友發病後除了家中及醫院二處跑外,也顯少有娛樂的機會,更何況是走進人潮擁擠的電影院;南雅扶輪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久坐少動的上班族屬於虛胖的水腫體質,最困擾的體態問題就是每到下午腿部腫脹。醫師提醒,當身體的調節過程中的環節出了差錯時,水和鹽份會在體內產生不適當的堆積而導致水腫,一般常見的局部性原因,如:久坐或久站、懷孕、腿部靜脈回流問題、炎症反應與癌症手術後、或藥物的副作用等,都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康吃快樂動 邀老師一起甩肥胖根據102至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19至64歲教職員過重及肥胖率為37.1%,其中每餐外食比例高達五成六,僅有五成八教職員每日攝取水果,九成二教職員每日攝取蔬菜;為了感謝老師平日的辛勞,國民健康署邀您一起送健康給老師,透過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